
涼爽。《藝文類聚》卷三三引 三國 魏 應璩 《與尚書諸郎書》:“夫秋節涼和,霖雨清閑,正高會之盛時,飲宴之良日也。”
“涼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涼和”主要指涼爽,常用于描述秋季天氣的清涼舒適。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應璩的《與尚書諸郎書》,原文為:“夫秋節涼和,霖雨清閑,正高會之盛時,飲宴之良日也。”。此處“涼和”形容秋日氣候宜人,與“霖雨清閑”共同營造出宴飲聚會的理想氛圍。
字義構成
可能的誤用與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涼和”作為成語表示“關系和睦”,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且多數高可信度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未收錄該義項。建議優先采用“涼爽”這一核心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藝文類聚》卷三十三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涼和(liáng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涼爽、清涼,指的是溫度適宜、舒適宜人的感覺。
涼和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涼,它的部首是冫(bīng),表示與冰有關的意思。涼的筆畫數是7。第二個字和,它的部首是口(kǒu),表示與口有關的意思。和的筆畫數是8。
涼和這個詞最初出現在《爾雅·釋诂》一書中。這個詞在古代就是用來形容氣溫適宜、清爽涼快的感覺。
涼和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涼和。
在古代,涼和這個詞的字形略有不同。涼的古代寫法中使用了另一個部首冫(bīng),表示與冰有關。和的古代寫法中使用了另一個部首禾(hé),表示與農作物有關。
1. 夏天來了,晚上睡覺涼和舒適,感覺真是太棒了。
2. 我們在涼和的林蔭道上散步,享受着清涼的微風。
涼爽、涼快、涼風、涼意、和煦、和風、和緩。
清涼、涼爽、涼爽宜人、爽朗、舒適。
炎熱、悶熱、酷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