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isguise; bare-faced;blatant; blunt; open; outspoken] 比喻用意十分顯露,語不含蓄,毫無掩飾或假裝的狀态
話說得很露骨
(1).屍骨暴露。《晉書·成都王穎傳》:“ 黃橋 戰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經夏暑,露骨中野,可為傷惻。”
(2).瘦骨嶙峋貌。 宋 蘇轼 《見長蘆天禅師三絕》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頭。” 元 範梈 《題秋山圖》詩:“江空石露骨,木落風無聲。”
(3).用意十分明顯,毫不含蓄。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大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大篇,敷演露骨。” 茅盾 《子夜》二:“大家一聽這話太露骨,誰也不願意多嘴。”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秀葦 一看見 劉眉 的畫高高挂在世界名畫中間,不禁又格格笑起來,笑聲公開的帶着露骨的嘲諷。”
“露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原指“暴露骸骨”,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屍骨未掩埋的狀态。
現代比喻義
形容言語或行為直截了當、不加掩飾,甚至帶有刻意顯露意圖的特點。例如:“他的批評非常露骨,毫無保留地指出了問題”。
日語中“露骨(ろこつ)”含義相近,可形容直率或明顯表露情感的行為,如“露骨な悪意”(明顯的惡意)。
提示:實際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過度“露骨”可能顯得冒犯,尤其在正式場合建議適度含蓄。
露骨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辭、行為或作品直接、坦率,毫不掩飾或矯飾的特征。它通常表示某種直接或直截了當的方式,毫不諱言,直接表達出來。
露骨這個詞的部首是骨,它屬于“骨”部首的一員。它由14個筆畫構成。
露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文明小史》一書中,形容寫作直截了當、坦白直白,沒有遮掩的特點。在繁體漢字中,露骨的寫法為「露骨」,與簡體漢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寫作“露骨”的方式常有變化。例如,以隋唐時期的寫法為例,乃以「露骨」的古字形「露骨」(u)來表達相同的含義。
1. 他言辭直截了當,非常露骨,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圖。
2. 這幅畫作描繪了社會現實,其中暴露了人類的各種欲望和野心,非常露骨。
1. 露骨描寫:以直接、坦率的方式描寫某事物。
2. 露骨行為: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行為或态度。
1. 直言不諱: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觀點。
2. 赤裸裸:形容直接、毫不掩飾的樣子。
1. 含蓄:暗示或間接地表達。
2. 婉轉:委婉地表達,不直接明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