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鳥名。即鹪鹩。《詩·周頌·小毖》:“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朱熹 集傳:“桃蟲:鷦鷯,小鳥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摩尼不宵朗,則無别於磧礫;化鯤不淩霄,則靡殊於桃蟲。” 宋 梅堯臣 《通判桃花廳》詩:“花底有小鳥,其字曰桃蟲。既於桃得名,為桃言女工。”
(2).桃樹上的蠹蟲。 隋 江總 《南越木槿賦》:“井上桃蟲難可雜,庭中桂蠧豈見憐。”
“桃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鹪鹩是一種小型鳥類,體長約10厘米,羽毛褐色帶斑點,常栖息于灌木叢中。
出處與引用:
指寄生在桃樹中的害蟲,可能包括蛀食樹幹或果實的昆蟲幼蟲。
出處與引用:
建議參考《詩經》《抱樸子》等古籍原文,或植物學文獻進一步了解具體生物特征。
《桃蟲》是指一種以桃樹為寄主的害蟲,它的幼蟲會鑽入桃樹的内部吞食樹幹和樹枝,從而給桃樹帶來嚴重的危害。
《桃蟲》的拆分部首為木和蟲,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桃蟲》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動植蟲魚鳥網》一書中,用以描述桃樹的害蟲。
《桃蟲》的繁體字為「桃蟲」。
在古代,桃蟲的字形和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的桃蟲字形中,「蟲」的上方有一點,表示其咬嚼或鑽入桃木的動作。這一古代字形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
1. 桃蟲的侵害導緻桃樹的生長受阻。
2. 農民們正在采取措施來防治桃蟲。
1. 桃果:指桃樹結的果實。
2. 蟲害:指遭受害蟲破壞的植物。
3. 蟲子:指一般的昆蟲。
桃蟲的近義詞包括:桃蟲、桃木蜂。
桃蟲的反義詞為非害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