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夺的意思、漏夺的详细解释
漏夺的解释
漏脱。《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本谓 膺 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唐 戴叔伦 《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当时漏夺无人问,出宰 东阳 笑杀君。”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况太守》:“谱传皆有漏夺。”
词语分解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 夺的解释 夺 (奪) ó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僴 )词夺理。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刵 )。 冲开:夺门而出。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晃动:光彩
网络扩展解释
“漏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òu duó,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核心解释
该词主要指“漏脱、遗漏”,即因疏忽或意外导致事物缺失或被遗漏。部分资料也提到其含有“失去、丧失” 的引申义,强调因外界因素或自身疏漏造成的损失。
二、详细解析
-
词源与构成
- “漏”:原指液体或事物从缝隙中流失,引申为遗漏、疏忽;
- “夺”:本义为抢夺,此处可理解为“被强行剥夺”或“意外失去”。
两字组合后,既包含被动失去(如漏脱名籍),也包含主动疏漏(如记录遗漏)。
-
历史用例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记载:“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指因疏漏导致名册缺失);
- 唐代戴叔伦诗句:“当时漏夺无人问”,描述因疏忽而未受关注的境遇。
三、使用场景
- 现代语境:多用于书面表达,描述因疏漏导致的缺失,如文件遗漏、资格被取消等。
- 注意: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或唐代诗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漏夺》的意思
《漏夺》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泄漏被夺走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漏”和“夺”。
《漏夺》的部首和笔画
“漏”字的部首是“氵”(水部),它有11个笔画。而“夺”字的部首是“大”(大部),它有4个笔画。
《漏夺》的来源
《漏夺》来源于古代汉语,它的字形和意义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变化。它可以用来描述水流泄漏或被抢夺的情况。
《漏夺》的繁体
《漏夺》的繁体字为「漏奪」。
古时候《漏夺》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漏夺》在古时候的写法是「漊奪」。
《漏夺》的例句
1. 暴雨过后,屋顶出现了一处漏夺,需要尽快修补。
2. 他被突然出现的强盗漏夺了钱包。
《漏夺》的组词
1. 漏洞:指事物中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之处。
2. 夺取:指强行抢夺得到,夺走。
《漏夺》的近义词
1. 泄露:指秘密或隐私被公开。
2. 夺取:指用武力或巧计抢夺得到。
《漏夺》的反义词
1. 堵塞:指将通路或出口封闭或堵住。
2. 归还:指把被夺走的东西还给原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