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山的意思、道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山的解釋

(1).指儒林、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語出《後漢書·窦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 宋 張耒 《答林學士啟》:“攬轡按行,窾竇已解,已進登於卿棘,復宜入於道山。” 清 朱彜尊 《送葉參議映榴督儲楚中》詩:“道山槖筆入,粉署含香趨。”

(2).傳說中的仙山。 宋 蘇轼 《上虢州太守啟》:“至於事簡訟稀,瀟灑有道山之況。” 清 趙翼 《題蔣心馀攜子遊廬山圖》詩:“事往空思寫木蓮,道山人已騎白鳳。”

(3).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七:“世傳 端明 已歸道山,今尚爾遊戲人間邪?”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下·文字凝煉》:“ 吳 楊 二家,不知存亡,殆亦歸道山矣。”

(4).指 宋 無名氏所著之筆記小說《道山清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小説家一類,又自分數種。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是也。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是也。一曰雜録,《世説》《語林》《瑣言》《因話》之類是也。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文人荟萃之地
    指儒林、文苑等文人聚集的場所。該義項源自《後漢書·窦章傳》中“東觀”被學者稱為“道家蓬萊山”的典故,後演變為對學術或文化中心的雅稱。例如宋代陳師道詩句“道山今日有宗英”,清代朱彜尊“道山槖筆入”均用此意。

  2. 神話中的仙山
    常與蓬萊、瀛洲等并稱,代指神仙居所。如蘇轼《上虢州太守啟》中“有道山之況”,明代何良俊提及“歸道山”暗喻仙逝。


二、延伸用法

婉稱死亡
宋代開始以“歸道山”婉指人離世,如《冷齋夜話》載“端明已歸道山”,即用仙山象征生命的超脫。


三、使用特點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世說新語補》等文獻,可獲取更詳盡的古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山(dào shān)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 道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道(dào)和山(shān)。 道山的意思是指“修行道路的山”。在道教中,道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真理,而山則是修行者獲得心靈親近神靈靈感的地方。因此,道山代表着人們通過修道以求得心靈升華和靜思的山脈。 道山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山,辶是指走的意思,山是指山。道的部首是辶,而山的部首是山。 道山的筆畫是十畫,其中道的筆畫是五畫,山的筆畫是五畫。 道山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教文化。在道教中,山被視為靈性的象征,被認為是修道者與神靈接觸的地方。修道者會選擇在山中修行,通過與自然融合來達到内心的平靜與啟示。 道山的繁體字為道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古時候,道山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漢字寫法中,道山是用“道”和“山”的古體字來表示。其中,“道”的古體字是一條垂直的線段,下面有兩個點;“山”的古體字則是一個三角形的山峰。 以下是一個關于道山的句子例子: 他登上道山,凝視着遠方,感受到了自然的神秘和宇宙的力量。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組詞: 道路(dào lù):指人們行走的路徑。 山脈(shān mài):指由大量山峰組成的地貌。 近義詞: 高山(gāo shān):指高于周圍地形,相對較為陡峭的山。 反義詞: 平地(píng dì):指沒有山丘或山脈的平坦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