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症的意思、發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症的解釋

亦作“ 髮徵 ”。一種寄生蟲病,因蟲形細長似發而得名。《南史·徐文伯傳》:“ 宋明帝 宮人患腰痛牽心,每至輒氣欲絶,衆醫以為肉癥。 文伯 曰:‘此髮癥。’以油投之,即吐得物如髮。稍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挂門上適盡一髮而已,病都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雄黃》﹝附方﹞:“髮徵飲油:有飲油五升以來方快者,不爾則病。此是髮入于胃,氣血裹之,化為蟲也。雄黃半兩為末,水調服之,蟲自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症”是一個源自中醫理論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發症”亦作“發徵”,指一種寄生蟲病,因蟲體細長如發絲而得名。這種病症的特點是寄生蟲寄生于人體内,引發特定症狀(如腰痛、牽心感等),古代醫籍中已有相關記載。

2.曆史記載與案例

3.病症特點

4.現代關聯

現代醫學中雖無“發症”病名,但可能與某些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縧蟲)或腸道異物引發的病症相關。提到術後并發症、腸内營養并發症等,但與此處的“發症”無直接關聯。

“發症”是古代中醫對特定寄生蟲病的描述,強調蟲體形态與症狀的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南史》和《本草綱目》的原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症(fā zhèng)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彙,下面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 拆分部首和筆畫:發症的“發”字,部首為“又”,總共5個筆畫;“症”字,部首為“疒”,總共10個筆畫。 - 來源:發症一詞最初來源于中醫藥領域,用來指疾病的發作或出現症狀。 - 繁體:發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發症」。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發症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将“發”字寫為“髮”,而“症”字的寫法相對穩定。 - 例句:他感冒後出現了發症,身體變得虛弱。 - 組詞:常見的與發症相關的詞彙有發熱、發炎、發作等。 - 近義詞:發症的近義詞是症狀、表現,用于描述疾病或身體異常的表現。 - 反義詞:與發症相反的詞彙較多,常見的有康複、恢複、緩解等,表示疾病恢複或症狀減輕。 希望以上解釋能幫助到你!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