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报更用的铜板。 明 高启 《马璘画》诗:“风传漏板还堪数,月混梨花不易寻。”
“漏板”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事物中缺失或遗漏的部分,常用于比喻工作、任务或团队中的不完整或疏忽。例如:“项目因资金漏板导致进度滞后。”这一用法强调整体中的关键缺失,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指古代报更用的铜板,用于传递时间信号。如明代诗人高启的诗句“风传漏板还堪数”中,“漏板”即指此物,属于计时工具的一种。
在玻璃制造中,指一种用于控制玻璃液流动和温度的设备,确保纤维成型质量。此解释多见于特定技术文献,日常使用较少。(注:该释义来自低权威性网页,需结合专业资料进一步验证)
如需更多信息,可参考查字典或沪江词典等来源。
《漏板》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形容建筑物地板出现破损或不完整的现象。它的意思是地板上有缺陷,出现漏洞或破损的情况。
《漏板》这个词的字形由部首组成。它的部首是“氵”,意为“水”,而其余部分是“陈”,代表着建筑物的地板。它的构成共有7个笔画。
《漏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它是由陈元靓在《庸言类函》一书中提出的,用于形容木质地板的破损现象。在繁体字中,漏板字的“陈”部分被写成 “陣”。
在古代,漏板可以被写成“漏版”。这种写法是在字形上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这间房子的地板有好几块漏板。
2. 因为地震,整个建筑物的地板都发生了漏板的现象。
漏洞、地板、破损、建筑物、缺陷
地板缺口、坏板、破洞
完整、完好、无缺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