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劾的意思、考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劾的解釋

考訊劾罪。《剪燈新話·牡丹燈記》:“聞有 鐵冠道人 者,居 四明山 頂,考劾鬼神,法術靈驗,汝輩宜往求之。”《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會護衛 蕭和克 謀殺 伊遜 事覺。 伊遜 械繫之,考劾不服,流於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劾"是由"考"與"劾"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專業術語。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釋義體系分析,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考覈查驗 "考"本義為校核,《說文解字》釋為"校也",在行政語境中特指對官員政績的核驗程式,如《周禮·天官》記載的"歲終則考其屬官之治"制度。而"劾"在《玉篇》中被定義為"推窮罪人",二者結合構成對事務的全面審查機制,既包含常規性評定,又涉及過錯追查。

二、監察問責 《辭源》(第三版)指出該詞在明代典章中的特殊用法,特指監察機構對官吏的複合監督流程,包含常規考課(三年一考滿)與即時糾劾(聞風彈事)的雙重職能,如《明史·職官志》記載的都察院"考察、劾奏"并行的制度設計。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在當代行政管理體系中已不常用,其具體應用場景多見于古代職官制度研究領域。現代漢語中更常使用"考核""監察"等術語來表達相近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考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審查、定罪的過程,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考劾(kǎo hé) 由“考”和“劾”兩部分組成:

二、詳細解釋

  1. 制度背景
    中國古代官員監察制度的一部分,指對官員的不法行為進行嚴厲審查和追責,例如《續資治通鑒》中記載的“考劾不服,流於邊”,即通過審訊判定罪名後實施流放。

  2. 擴展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該詞也可用于超自然場景。如《剪燈新話》提到“考劾鬼神”,指用法術審問鬼神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剪燈新話》《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窮經博觀參奏吵殃子秤量沉勇春榮楚三闾促熟登升雕趾幡幡否滞刮辣辣何如弘深魂旛降席奸奸集貿競賣揫聚距來拉線纍牛連衣裙離罔猱獅狗黏膜暖霧怒火沖天剽猾瓢囊僑僦惸獨鳏寡群擾遶梁如花似錦三花臉僧宮稍房身子骨屍竊十世宥能數伏樹根頭四衛塑身傥莽天畢蜩蟧貼畫歪剌貨微計委捐文不對題窩穰武廕夏後氏先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