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蟲的意思、九蟲的詳細解釋
九蟲的解釋
道教語。泛指在人身中作祟的種種屍蟲。九,九髒。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三屍九蟲,皆即消壞。”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雲笈七籤》卷八三:“人身并有三屍九蟲。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五穀精氣,是以人腹中盡有屍蟲,為人之大害……身中三屍九蟲種類群多。”參見“ 三屍 ”。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蟲的解釋 蟲 (蟲) ó 節肢動物的一類:昆蟲。益蟲。雕蟲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動物的通稱:大蟲(老虎)。長蟲(蛇)。介蟲(有介殼的蟲子)。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九蟲”是道教及中醫文獻中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道教語境中的象征意義
-
基本定義
指人體内作祟的各類“屍蟲”,與“三屍”相關聯,象征影響身心健康的邪祟。道教認為,通過修煉或服用丹藥可消除九蟲,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三屍九蟲,皆即消壞”。
-
比喻延伸
部分文獻将九蟲具象化為九種毒蟲(如蠍子、蛇、蜈蚣等),借以形容兇惡之人或負面事物。
二、中醫典籍中的具體描述
-
寄生蟲分類
宋代《聖濟總錄》記載九蟲為九類人體寄生蟲,包括:
- 伏蟲(長四分)、蛔蟲(長一尺)、白蟲(長一寸)
- 肉蟲(狀如爛杏)、肺蟲(狀如蠶)、胃蟲(狀如蝦蟆)
- 弱蟲(狀如瓜瓣)、赤蟲(狀如生肉)、蛲蟲(至微細)。
-
病理影響
九蟲寄生腸胃,若髒腑虛弱則侵蝕氣血,引發疾病,需用藥劑(如貫衆、石蠶等)驅除。
三、使用場景
- 道教修煉:強調通過内丹、藥物清除體内邪祟。
- 中醫診療:針對寄生蟲病症提出具體治療方案。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文獻來源(如《抱樸子》《聖濟總錄》原文),可參考、6、8的引述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蟲是一個漢字詞彙,指代了"九種蟲類"。下面是對該詞彙的一些進一步解釋:
- 拆分部首和筆畫:九蟲的部首是 "虍",筆畫數為 "8"。
- 來源:這個詞彙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九蟲"一詞出現在《西京雜記·五》中,用來指九種不同的蟲類。
- 繁體:九蟲的繁體字為 "九蟲"。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九蟲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标準規範中,其書寫方式為 "九蟲"。
- 例句:他對九蟲十分感興趣,經常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
除了以上的解釋之外,以下是一些九蟲的相關詞彙:
- 組詞:九蟲皮、九蟲丹、九蟲素等。
- 近義詞:九物、皆物。
- 反義詞:無。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