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熱;盛暑。 晉 陸機 《從軍行》:“隆暑固已慘,涼風嚴且苛。” 南朝 梁 蕭統 《扇賦》:“雖復草木燋枯,金沙銷鑠,火山熾,寒泉涸,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卻。” 明 劉基 《深居精舍記》:“且靜僻無妄人跡,雖隆暑不汗。”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予心憚隆暑,念此将誰嗤。”
隆暑是漢語中表示盛夏極熱時期的詞彙,字面含義為“盛大的暑熱”。《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盛夏;極熱的夏天”,《漢語大詞典》則解釋為“酷熱的夏天”。該詞由“隆”與“暑”兩個語素構成:“隆”本義指山中央高起部分,引申為盛大、深厚;“暑”指炎熱之氣,二者組合強調夏季氣溫達到頂峰的狀态。
在用法上,“隆暑”屬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典籍。例如《漢書·嚴助傳》記載“南方隆暑”,描述南方盛夏炎熱的氣候特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強調極端高溫環境,如“正值隆暑,蟬鳴不絕”。
同義詞包含“盛暑”“炎夏”,反義詞為“寒冬”。古代醫書《黃帝内經》提及“隆暑”對人體影響,反映該詞在傳統文化中的認知深度。現代氣象學中雖不再作為專業術語,但仍在詩詞創作和地域氣候描述中保留使用價值。
“隆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指酷熱、盛暑,即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該詞由“隆”(本義為高、盛大)和“暑”(炎熱)組合而成,強調極緻的炎熱狀态。
古籍例證
近義與反義詞
補充信息
該詞在古漢語中使用較多,現代口語中更常用“三伏天”“酷暑”等表達。其注音為lóng shǔ(ㄌㄨㄥˊ ㄕㄨˇ)。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釋。
搬遷别類分門伯俞讒诟唱聲承塵舛譌慈澤麤踈丹極盜法東郭之迹铎遏發登發恲馮藉焚書給侍宮傅攻逐桂圓孤遊韓香黑胧胧恨悔後帝皇皇汲汲讙頭簡劄掘取狂潮蠟箋藍湛湛力民龍香硯馬将牌憫惜皮軟強梗青牓奇珍異寶戎菽柔風肉幹三浴三釁贍富審判長沈酗水底納瓜疏遺四始思緒萬千孫竹天放瓦窰為事溫奧舞筆弄文相半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