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热;盛暑。 晋 陆机 《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南朝 梁 萧统 《扇赋》:“虽復草木燋枯,金沙销鑠,火山炽,寒泉涸,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且静僻无妄人跡,虽隆暑不汗。”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予心惮隆暑,念此将谁嗤。”
隆暑是汉语中表示盛夏极热时期的词汇,字面含义为“盛大的暑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盛夏;极热的夏天”,《汉语大词典》则解释为“酷热的夏天”。该词由“隆”与“暑”两个语素构成:“隆”本义指山中央高起部分,引申为盛大、深厚;“暑”指炎热之气,二者组合强调夏季气温达到顶峰的状态。
在用法上,“隆暑”属于书面语体,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典籍。例如《汉书·严助传》记载“南方隆暑”,描述南方盛夏炎热的气候特征。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强调极端高温环境,如“正值隆暑,蝉鸣不绝”。
同义词包含“盛暑”“炎夏”,反义词为“寒冬”。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提及“隆暑”对人体影响,反映该词在传统文化中的认知深度。现代气象学中虽不再作为专业术语,但仍在诗词创作和地域气候描述中保留使用价值。
“隆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含义
指酷热、盛暑,即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该词由“隆”(本义为高、盛大)和“暑”(炎热)组合而成,强调极致的炎热状态。
古籍例证
近义与反义词
补充信息
该词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多,现代口语中更常用“三伏天”“酷暑”等表达。其注音为lóng shǔ(ㄌㄨㄥˊ ㄕㄨˇ)。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释。
鳌柱閟隔采芹陈言肤词春和景明摴蒲憺憺大统大用攧翻彫励东林十八贤耳旁风返照回光附疏高篇宫库钩楯管辂户席蹇碍鉴澈捡挍茧栗角兼容并蓄俴收假女精神抖擞老调重弹憭栗列序懋成剽悍辟牒扑取峭严青肷轻小泉刀癯露人民民主专政柔忍散帙双百方针爽捷戍边水险宿戒素心兰天奬铜冶宛媚瓦师五括雾塞想方象舞相偕消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