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菽的意思、戎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菽的解釋

亦作“ 戎叔 ”。 山戎 所種植的一種豆科植物。大豆。《管子·戒》:“北伐 山戎 ,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詩·大雅·生民》:“蓺之荏菽” 毛 傳:“荏菽,戎菽也。” 鄭玄 箋:“戎菽,大豆也。”一說為胡豆,蠶豆。《爾雅·釋草》:“戎叔,謂之荏菽。” 郭璞 注:“即胡豆也。”或謂戎菽、胡豆皆豌豆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劐·穀三·豌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戎菽”是古代文獻中提到的農作物名稱,其解釋因典籍差異存在不同說法,以下是綜合解析:

  1. 詞義與别名
    “戎菽”亦作“戎叔”,最初指山戎(古代北方部族)種植的一種豆科植物。其名稱中的“戎”表明與北方部族相關,“菽”為豆類總稱。

  2. 植物分類争議

    • 大豆說:《詩經·大雅》毛傳與鄭玄箋均認為戎菽即“荏菽”,是大豆的古稱。
    • 胡豆/蠶豆說:《爾雅》及郭璞注提出戎菽為胡豆(即蠶豆),而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進一步将戎菽、胡豆歸為豌豆别名。
  3. 曆史記載與傳播
    據《管子·戒》記載,齊桓公北伐山戎後,将戎菽與冬蔥引入中原,後廣泛傳播,成為早期農作物交流的例證。

戎菽的具體所指因時代和典籍差異存在分歧,但普遍認為是山戎地區引入的豆類,可能是大豆、蠶豆或豌豆的古稱,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其曆史意義體現了古代農業文化的傳播與融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戎菽》?

《戎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武器和糧食。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戎(rǒng),取義為武器;菽(shū),取義為糧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菽》的部首為“戈”(gē),由左右兩部分組成,表示武器。筆畫數為14,其中戈部為4畫,菽部為10畫。

來源

《戎菽》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戎車》中,描述了戰争需要的兩個重要元素:武器和糧食。後來通過擴展引申,成為指代戰争或軍事的詞彙。

繁體字

《戎菽》的繁體字為「戎菽」,在繁體中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戎菽》一詞,在篆字時期的寫法為「戉菽」,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戎菽」。

例句

他們鑄造了堅固的《戎菽》,以保衛自己的家園。

組詞

戎裝、兵戎、武戎、戰戎、菽粟、菽麥、菽豆。

近義詞

兵器、軍糧、戰争、武力。

反義詞

和諧、和平、農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