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曲裾。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功》:“絲無文采裙褘曲襟之制。”參見“ 曲裾 ”。
“曲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曲襟”指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衣襟樣式,即“曲裾”。這種衣襟的特點是衣襟彎曲延伸,形成交疊的層次感。據《鹽鐵論·論功》記載:“絲無文采裙褘曲襟之制”,說明漢代服飾中已有此類設計。曲裾常見于深衣制式,通過纏繞包裹身體,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
在成語中,“曲襟”比喻人因受挫或困擾而心情壓抑的狀态,源自古人因情緒低落時下意識彎曲衣襟的動作。例如:“他近日遭遇變故,終日曲襟垂首”。不過這一用法較為少見,更多見于文學化表達。
若需了解具體服飾形制或曆史背景,建議參考漢代服飾研究專著。
曲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衣襟上褶皺垂墜的樣子。形容衣物的款式或者穿着時的動作有曲線、曲折之處。
曲襟的部首是衣字旁,共有10個筆畫。
曲襟源自于古漢語,最早見于《詩經·豳讓》:“遐不位兮曲襟。”繁體字為「曲襟」。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曲襟的字形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的曲襟字形為「曲覲」。但現代常用字形仍然是「曲襟」。
1. 風将曲襟吹起,襯托出她溫婉的形象。
2. 他笑得合不攏嘴,曲襟上的花紋也都展開了。
3. 這件衣服的曲襟設計非常别緻。
曲襟半袖、曲襟衫、曲襟裙、曲襟修身衣
曲領、彎曲的衣服
平整的衣襟、筆挺的衣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