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代募兵時,對招募對象所規定的身高等級标準。《宋史·兵志八》:“ 廣南 捕蠻諸軍歲滿歸營,人賜錢二千,月增奉錢二百。度 嶺 陣亡及瘴癘物故者子孫或弟姪,不以等樣一人隸本營者,支衣廩之半。”《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三年》:“凡募弓箭手、蕃捉生、強人、山河戶,不以等樣,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鬥、任負帶者。”參見“ 等杖 ”。
(2).方言。像樣;漂亮。如:衣服要穿得等樣些,不然别人會笑你。
“等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别,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曆史術語(宋代募兵制度)
指宋代募兵時對士兵身高設定的等級标準,屬于軍事管理規範。根據《宋史·兵志八》記載,若陣亡士兵的親屬(子孫或弟侄)不符合身高等級标準,則隻能領取一半的軍饷補助。這一制度反映了宋代軍隊選拔的規範化特征。
方言用法(現代語義)
在方言中,“等樣”表示“像樣、漂亮”或符合某種标準。例如:“衣服要穿得等樣些,否則會被嘲笑”。該用法多用于口語,強調事物外觀或狀态的得體性。
需要注意的是,“這等樣”(zhè děng yàng)是另一個獨立成語,表示對某種狀況的不滿或否定(如“這等樣的事真讓人生氣”),與“等樣”無直接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制度或方言演變,可參考《宋史》相關研究或地方民俗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