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河的意思、九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河的解釋

(1). 禹 時 黃河 的九條支流。近人多認為是古代 黃河 下遊許多支流的總稱。《書·禹貢》:“九河既道。” 陸德明 釋文引《爾雅·釋水》:“九河: 徒駭 一, 太史 二, 馬頰 三, 覆釜 四, 胡蘇 五, 簡 六, 潔 七, 鉤盤 八, 鬲津 九。”

(2).泛指 黃河 。 宋 黃庭堅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詩:“落筆塵沙百馬奔,劇談風霆九河飜。” 明 何景明 《送李公從地官》詩:“鄉路春行傍九河,帝京晴望五雲多。”

(3).銀河。《文選·<楚辭·九歌·少司命>》:“與汝遊兮九河,衝飆起兮水揚波。” 呂延濟 注:“九河,天河也。”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側身欲進叱於閽,帝賜九河湔涕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河是漢語中的曆史地理名詞,特指古代黃河下遊的九條支流,最早見于《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時“播為九河”。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與曆史淵源

《尚書·禹貢》載:“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指大禹疏導黃河至下遊後分流的九條河道,用以緩解水患。漢代《爾雅·釋水》首次列舉九河名稱: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鈎盤、鬲津。這些河道分布于今河北、山東交界地帶,後因黃河改道逐漸淤塞(來源:中華書局《尚書正義》)。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治水功績的象征

    九河被視為大禹治水的标志性成果,如《漢書·溝洫志》稱“禹疏九河,過家不入”,後世常用“九河”代指水利工程成就(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漢書》)。

  2. 地理分界的代稱

    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注:“九河在兖州界”,成為古代兖州(今山東西部)的地理标識(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3. 文學中的意象

    李白《贈裴十四》“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化用九河典故,喻指胸襟博大(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李太白全集》)。

三、學術争議與演變

清代地理學家胡渭《禹貢錐指》考證認為“九”為虛數,實指多條分支而非确數,部分河道在戰國時已湮滅。現代曆史地理學家譚其骧指出,九河具體位置因黃河改道難以确考,但主幹道遺迹在河北滄州、山東德州仍有留存(來源:科學出版社《中國曆史地圖集》)。

現代漢語釋義(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九河 jiǔ hé

名詞。古代黃河下遊九條支流的總稱,今多已淤塞。例:禹疏~,通濟水。

網絡擴展解釋

“九河”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基本釋義

    • 曆史地理概念:特指大禹治水時期黃河下遊的九條主要支流,包括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鈎盤、鬲津(《尚書·禹貢》《爾雅·釋水》均有記載)。現代學者多認為這是對古代黃河下遊多條支流的統稱。
    • 泛指黃河:宋代詩詞中常以“九河”代指黃河整體,如黃庭堅詩句“劇談風霆九河飜”。
    • 天文意象:少數文獻中引申為銀河的别稱。
  2. 地理演變

    • 遠古時期,黃河在河南孟津附近分為九股支流,呈扇形向東北擴散,流經今河北、山東交界處,最終在天津大港地區彙合入海。
    • 因黃河泥沙淤積和河道變遷,部分古河道已消失,如今僅存徒駭河、馬頰河等名稱。
  3. 文化引申

    • 成語象征:比喻地勢複雜、河流密布的區域,或代指事物紛繁複雜的場景(如“九河縱橫”)。
    • 政治理想:戰國時期将“禹疏九河”視為複古思潮,象征對有序治理的追求。

目前可考的九河具體名稱及分布可參考《爾雅·釋水》,但實際河道位置仍有學術争議。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河道變遷,可查閱《禹貢》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悖時編室比率猜離蠶絲冊命廠畈嘗酒暢遂侈媻抽屜原則串珠垂直面出衆洞獠法事分龍日輔邑綱貫給對共持官民龜蒙禾稾會當胡以見彈求鹗噭噭啾嘲筷籠子羸頓量移煉魄連狀厘弊獵名麽娘慕古你箇捧靴鉛鈍嗆嗆前頭诮恨青骹清醒栖屑軟斯金若果氉皮觞詠韶韶擺擺受懲罰碎片素室鳀譯頽淪頽命五紽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