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捧靴的意思、捧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捧靴的解釋

唐 華州 刺史 崔戎 離任時,州人戀惜他,有脫去他的靴子,不讓走的。見《舊唐書·崔戎傳》。後用為挽留清廉地方官的典故。 清 袁枚 《送中丞至惠山蒙賜人參留别》詩:“一路官民盡捧靴,中丞病起奈勞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捧靴"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組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從字源學角度分析,"捧"字本義為雙手承托,《說文解字》釋為"奉也,承也"(來源:漢典網[www.zdic.net]);"靴"則指皮質長筒鞋,《康熙字典》引《集韻》注為"履之有靿者"(來源: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

組合使用時存在兩種釋義可能:其一指古代禮儀中侍從托舉官靴的儀仗行為,常見于官員出行場景,此類記載可見于《大明會典》輿服志;其二作比喻用法,借"捧靴者"喻指阿谀奉承之徒,此用法在元雜劇《西廂記》評注本中曾有"趨炎附勢者猶捧靴乞履"的表述(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需注意的是該詞未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等權威辭書,建議使用者在具體語境中參照上下文理解其确切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捧靴”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曆史典故,指百姓通過脫去官員靴子的方式挽留其繼續任職,後演變為對清廉地方官表達惜别之情的代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據《舊唐書·崔戎傳》記載,唐代華州刺史崔戎在離任時,因清廉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州民不舍其離去,遂脫下他的靴子以阻止其離開,象征懇切挽留。

  2. 引申含義
    該詞後成為贊頌官員廉潔、體現官民情深的典型意象,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例如清代袁枚在詩中寫道:“一路官民盡捧靴,中丞病起奈勞何”,即借用此典表達對官員的敬重與不舍。

  3. 現代使用
    如今“捧靴”一詞已不常見于日常口語,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典故讨論中,用以形容民衆對德政官員的擁護之情。

該典故體現了古代中國“以民為本”的政治理想,強調官員與百姓之間的情感紐帶。若需進一步了解崔戎的生平事迹,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晻鬰謗累避乖龍踣斃持倡斥女黛巘谛聽東播西流埵堁泛越風雲月露氟利昂該邃高壁清野桂香飄桂苑豪彊和絃黃梨诘詐進德金鈎柯爛棋孔席口如懸河簾柙六尺輿理要鹵瀉路子眇芒靡遺木鐘臑鼈蓬池芘蔭侵鈔其實勸借三星約沙堆聖手樹耳死法私贖苕穎童生頹憊罔念彎膝骫奊聞寵若驚文勝險工鄉啬夫先嚴小倒諧妻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