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命的意思、冊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命的解釋

(1).古代帝王封立繼承人、後妃及諸王大臣的命令。《書·顧命》:“太史秉書,由賓階隮,禦王冊命。”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太史東面,於殯西南而讀策書,以命王嗣位之事。”

(2).指冊立或冊封之事。《文獻通考·帝系四》引 晉穆帝 《冊皇後文》:“皇帝使使持節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冊命故散騎侍郎女 何氏 為皇後。”《新唐書·沉既濟傳》:“且太後遺制,自去帝號,及 孝和 上謚, 開元 冊命,而後之名不易。”《清史稿·禮志七》:“ 嘉慶 元年,立 孝淑睿皇後 ,冊命日,會太上皇帝千秋宴訖還宮,帝、後詣前行禮。”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 城濮 ﹞戰後, 晉文公 在 踐 土( 河南 原陽 西南),會盟諸侯, 周 天子也被召來參加,冊命 晉文公 為‘侯伯’(霸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冊命”是中國古代君主用于封立繼承人、任命官員或授予封號的重要制度,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冊命”指古代帝王通過正式文書(冊書)下達的命令,主要用于封立繼承人、後妃、諸侯及大臣,或完成相關冊封儀式。該詞由“冊”(書寫命令的簡冊)和“命”(任命)組合而成。

二、制度演變

  1. 起源與完善
    冊命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以前,到西周時發展為系統化的官員任命體系。周王通過冊命任命内服百官、外服諸侯,以及諸侯國的“命卿”(如大國三卿中的兩卿由周王冊命)。
  2. 後續發展
    秦漢時期進一步完善,冊命流程包括書寫、刻簡、加蓋禦玺等環節,成為彰顯皇權的重要形式。

三、典型應用場景

四、文獻例證

五、制度意義

冊命不僅是行政手段,更通過儀式化流程(如宣讀冊書、授玺等)強化君臣等級,成為維護宗法制度的核心工具。其影響延續至後世,成為曆代王朝政治儀軌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文獻通考》《清史稿》等典籍,或查閱西周金文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冊命》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記錄人的命運或命運的軌迹。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冊和命。冊部表示書卷或記錄,命部表示命運或生命。《冊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細長的木片或竹籤記錄着個人的命運,以此來預測未來的發展。根據繁體字拆分,冊部的橫筆畫有四畫,豎筆畫有一個,命部的橫筆畫有一畫,豎筆畫有五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冊命》的字形有所不同。冊部有時被寫作「冊」,命部有時被寫作「命」。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例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袁盎,字子遺,沛國相人也,早有籍冊命。”這裡的「籍冊命」即指袁盎早年就有人為他寫下的有關命運的記錄。 《冊命》一詞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如「命運」、「命理」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命運軌迹」、「命運記錄」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命運未知」、「無命運」等。 總而言之,《冊命》指的是記錄人的命運或命運軌迹的詞語。它由冊和命兩個部首組成,拆分部首的筆畫分别為冊部四畫一豎、命部一橫五豎。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冊部有時被寫作「冊」,命部有時被寫作「命」。除了作為獨立的詞語外,《冊命》也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組成部分。近義詞包括「命運軌迹」、「命運記錄」,而反義詞則有「命運未知」、「無命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