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河的意思、九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河的解释

(1). 禹 时 黄河 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 黄河 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书·禹贡》:“九河既道。” 陆德明 释文引《尔雅·释水》:“九河: 徒骇 一, 太史 二, 马颊 三, 覆釜 四, 胡苏 五, 简 六, 洁 七, 鉤盘 八, 鬲津 九。”

(2).泛指 黄河 。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飜。” 明 何景明 《送李公从地官》诗:“乡路春行傍九河,帝京晴望五云多。”

(3).银河。《文选·<楚辞·九歌·少司命>》:“与汝游兮九河,衝飆起兮水扬波。” 吕延济 注:“九河,天河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侧身欲进叱於閽,帝赐九河湔涕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河是汉语中的历史地理名词,特指古代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播为九河”。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与历史渊源

《尚书·禹贡》载:“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指大禹疏导黄河至下游后分流的九条河道,用以缓解水患。汉代《尔雅·释水》首次列举九河名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这些河道分布于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带,后因黄河改道逐渐淤塞(来源:中华书局《尚书正义》)。

二、文化象征意义

  1. 治水功绩的象征

    九河被视为大禹治水的标志性成果,如《汉书·沟洫志》称“禹疏九河,过家不入”,后世常用“九河”代指水利工程成就(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汉书》)。

  2. 地理分界的代称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注:“九河在兖州界”,成为古代兖州(今山东西部)的地理标识(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3. 文学中的意象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化用九河典故,喻指胸襟博大(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李太白全集》)。

三、学术争议与演变

清代地理学家胡渭《禹贡锥指》考证认为“九”为虚数,实指多条分支而非确数,部分河道在战国时已湮灭。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指出,九河具体位置因黄河改道难以确考,但主干道遗迹在河北沧州、山东德州仍有留存(来源:科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集》)。

现代汉语释义(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九河 jiǔ hé

名词。古代黄河下游九条支流的总称,今多已淤塞。例:禹疏~,通济水。

网络扩展解释

“九河”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基本释义

    • 历史地理概念:特指大禹治水时期黄河下游的九条主要支流,包括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尚书·禹贡》《尔雅·释水》均有记载)。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对古代黄河下游多条支流的统称。
    • 泛指黄河:宋代诗词中常以“九河”代指黄河整体,如黄庭坚诗句“剧谈风霆九河飜”。
    • 天文意象:少数文献中引申为银河的别称。
  2. 地理演变

    • 远古时期,黄河在河南孟津附近分为九股支流,呈扇形向东北扩散,流经今河北、山东交界处,最终在天津大港地区汇合入海。
    • 因黄河泥沙淤积和河道变迁,部分古河道已消失,如今仅存徒骇河、马颊河等名称。
  3. 文化引申

    • 成语象征:比喻地势复杂、河流密布的区域,或代指事物纷繁复杂的场景(如“九河纵横”)。
    • 政治理想:战国时期将“禹疏九河”视为复古思潮,象征对有序治理的追求。

目前可考的九河具体名称及分布可参考《尔雅·释水》,但实际河道位置仍有学术争议。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河道变迁,可查阅《禹贡》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闭幕式兵众孛孛陈见陈吴雏儿垂称倒文的役帝都逗拢笃懒多花芳芷冯气分界线分利奋用高就高谈鬼使神差国基黑牡丹恍如梦境欢和回皈回和火厤渐积交点孑蜺井桁慷喟廊飡老景鸾绫迷断民田谋叛泥笋破荒襁保毬楼七星剑然桂日久歳长扇形烧爇审稿人慎默肆威宿读提价痛痛兔灰项别骓校讐喜从天降协一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