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指月亮運行的九道圓弧形的軌迹。《宋書·律曆志下》:“前世諸儒依圖緯雲:‘月行有九道,故畫作九規,更相交錯,檢其行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寺塔記下》:“百步望雲立,九規看月張。”
“九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天文學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九規
古人通過觀測月亮運行軌迹,結合“圖緯”(古代天文圖籍)将月道分為九條,用于推算月相變化和制定曆法。這種劃分方式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觀測與理論結合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天文術語,可查閱《宋書》或唐代天文類文獻。
九規是指九條規矩或九項準則。它指代一系列明确的規定或标準,用以引導人們在特定環境中的行為。
九規的部首是⻗(左雨),拆分成的兩個筆畫分别為一橫和一豎。
九規最早來源于《左傳》中的“九規矩”,意為九條法則或規矩。後來,此詞被廣泛用于各個領域,如政治、法律、道德、品德等。
九規的繁體字為「九規」。
在古代,九規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九規的形狀可能會有微小的差異。
1. 在這個組織中,我們必須遵守九規,确保我們的行為合乎道德。
2. 學生們要按照九規矩早到校園,準時上課。
九規的組詞可以有很多變化,這取決于具體的上下文。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組詞:
1. 九規矩
2. 九規定
3. 九規範
4. 九規則
5. 九規章
九規的近義詞可以是:
1. 九準則
2. 九原則
3. 九标準
4. 九方針
5. 九條規定
九規的反義詞可以是:
1. 無規
2. 無法
3. 無節制
4. 不規範
5. 無準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