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指月亮运行的九道圆弧形的轨迹。《宋书·律历志下》:“前世诸儒依图纬云:‘月行有九道,故画作九规,更相交错,检其行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寺塔记下》:“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
“九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天文学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九规
古人通过观测月亮运行轨迹,结合“图纬”(古代天文图籍)将月道分为九条,用于推算月相变化和制定历法。这种划分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理论结合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天文术语,可查阅《宋书》或唐代天文类文献。
九规是指九条规矩或九项准则。它指代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或标准,用以引导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
九规的部首是⻗(左雨),拆分成的两个笔画分别为一横和一竖。
九规最早来源于《左传》中的“九规矩”,意为九条法则或规矩。后来,此词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政治、法律、道德、品德等。
九规的繁体字为「九規」。
在古代,九规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九规的形状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1. 在这个组织中,我们必须遵守九规,确保我们的行为合乎道德。
2. 学生们要按照九规矩早到校园,准时上课。
九规的组词可以有很多变化,这取决于具体的上下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词:
1. 九规矩
2. 九规定
3. 九规范
4. 九规则
5. 九规章
九规的近义词可以是:
1. 九准则
2. 九原则
3. 九标准
4. 九方针
5. 九条规定
九规的反义词可以是:
1. 无规
2. 无法
3. 无节制
4. 不规范
5. 无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