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體的意思、骨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體的解釋

(1).骨架軀體。《荀子·榮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形貌奇偉,骨體不恒。”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美而豔,豐而柔,骨體皆媚,天生尤物也。”

(2).比喻字的骨架。 宋 姜夔 《續書譜·真》:“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浄,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

(3).比喻文章的雄健風格。 章炳麟 《校文士》:“若其( 龔自珍 )文詞側媚,自以取法晚 周 諸子,而佻達無骨體。”

(4).有骨氣。 明 王世貞 《贈石給事拱辰》詩:“餘本骨體人,為君重踟蹰。”

(5).古代供祭祀、宴飨用的牛羊的肢體和頭之外的其它部分。《禮記·曲禮上》“左殽右胾” 漢 鄭玄 注:“殽,骨體也。”一說指帶骨的熟肉。 孔穎達 疏:“熟肉帶骨而臠曰殽。”《資治通鑒·陳武帝永定元年》:“戊子, 太祖 神主祔太廟。七廟始共用一太牢,始祖薦首,餘皆骨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古籍及現代解釋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骨體(拼音:gǔ tǐ)最初指人體的骨骼與軀體,強調支撐與核心結構。如《荀子·榮辱》提到“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即通過身體感知環境變化。

二、引申比喻義

  1. 文字與書法的骨架
    宋代姜夔在《續書譜·真》中提出“橫直畫者,字之骨體”,強調筆畫需堅正勻淨,體現漢字的結構美。

  2. 文章的雄健風格
    章炳麟評價龔自珍的文章“佻達無骨體”,此處指文章缺乏剛健有力的内在風骨。

  3. 人的品格與氣節
    部分文獻将“骨體”與“骨氣”關聯,形容人剛正不阿的品性。

三、古代禮儀與祭祀用途

《禮記·曲禮上》漢注提到“殽,骨體也”,指祭祀宴飨中去除頭部的牛羊肢體,一說為帶骨熟肉(孔穎達疏)。

四、現代解剖學定義

在醫學中,“骨體”指骨骼的中間部分(骨幹),内含骨髓腔,具有支撐與運動功能。


該詞核心圍繞“本質與結構”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三國志》《闆橋雜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體的意思

骨體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人或動物的骨頭的形态和結構。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骨和體。

骨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體的部首是“骨”,筆畫數為11畫。

骨體的來源

骨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最早是用來表示動物的骨骼形狀,後來逐漸引申為表示骨頭的概念。

骨體的繁體

骨體的繁體字是「骨體」。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骨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區别是在結構和形狀上,而不是在基本部首和筆畫上。

骨體的例句

1. 他的骨體非常健壯,適合從事體力勞動。

2. 這個博物館裡展示了各種古代動物的骨體。

骨體的組詞

1. 骨骼:表示人體或動物的骨骼結構。

2. 體魄:意味着人的身體健康狀态。

骨體的近義詞

1. 骸骨:表示已經腐爛的骨頭。

2. 骨架:指骨頭組成的支架。

骨體的反義詞

1. 肉體:與骨體相對,表示沒有包括骨頭的身體組織。

2. 非物質:表示不存在實質性形态和結構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