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持送;遣送。《汉书·匈奴传上》:“而 汉 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齎送饮食行者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宰与之牒,齎送以归。”
2.殉葬品。《庄子·列御寇》:“ 庄子 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璣,万物为齎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齎送”是“赍送”的异体字形式,属于汉语古语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赍”本义为“持物赠人”,后引申为携带、赠送之意。“赍送”指以郑重形式将财物或文书送达他人,多用于古代礼仪、外交场合。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注疏,如《周礼·天官·外府》郑玄注:“齎送之,谓以财物与人也。”此用法在历代文献中延续,如《后汉书·隗嚣传》载:“齎送珍宝,输遗匈奴。”均指以官方形式向对方呈递物品。
现代权威辞书《辞源》(商务印书馆)特别标注其古语属性,指出该词常见于先秦至唐宋文献,明清后逐渐被“馈赠”“呈送”等词替代。其语义核心包含三层:一是动作的郑重性,多用于正式场合;二是对象的特定性,常指向地位较高者;三是目的的明确性,多带有礼仪或政治意图。
“齎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持送、遣送
指携带物品赠予或护送他人。例如《汉书·匈奴传》记载,汉代戍边士兵的亲属会准备物资“齎送饮食行者”,即携带食物送给出征的人。
殉葬品
在《庄子·列御寇》中,庄子以“万物为齎送”表达对丧葬的豁达态度,此处“齎送”代指陪葬物品。
建议结合《汉书》《庄子》原文例句进一步理解其古汉语用法。
八个字步兵楚公钟黜抑刺溜瓷枕篡贼皴疱大开大合倒戈卸甲地窟法部凡子封词丰祚关相行家皓露健啗奸谲假期解铃还须系铃人击谷基坑鲸寇进号金口木舌进舍极昼宽慈滥调潦原浸天留牋毛戴麻油明赏不费谋长穆畅磐桓批量平布且则啓伐清懿嘁喳扫雪生肩勝談申商拭眦属情袒裘贪荣慕利铁心通逆慰情胜无威尊县传先入为主下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