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事的意思、施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事的解釋

(1) [agent]∶語法上指動作的主體,即做出動作或發生變化的人或事物,如“冰化了”的“冰”。表示施事物的名詞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語。如:“魚讓貓叼走了”中施事是“貓”,而主語是“魚”

(2) [do]∶行事

立俗施事,無所不宜

詳細解釋

(1).行事。《史記·太史公自序》:“立俗施事,無所不宜。”

(2).語法上指動作的主體,也就是發出動作或發生變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寫文章”的“作家”、“麥苗長高了”的“麥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施事是漢語語法學中的重要術語,指動作行為的發出者或執行主體,通常對應句子的主語成分。《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動作的主體,也就是發出動作或發生變化的人或事物”。例如在句子“他打開了窗戶”中,“他”是施事者,主導了“打開”這一動作。

從語義角色分析,施事與受事(動作的承受者)構成對立關系。《漢語語法學》指出,施事具有三個核心特征:1. 具備自主行為能力;2. 對動作過程具有控制性;3. 在及物動詞構成的“施-動-受”結構中占據起始位置。在被動句中,施事可能通過“被”“由”等介詞引介,如“窗戶被他打開了”,此時施事“他”仍保持動作源起的本質屬性。

《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特别強調,施事不同于廣義的行為主體,需滿足“意志性”和“緻使性”雙重條件。例如自然現象“風吹落了樹葉”中,“風”雖為動作發出者,但因缺乏主觀意志,學界對其施事屬性存在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

“施事”是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通常指句子中動作或行為的執行者,即發出動作的主體。它在語義角色分析中屬于核心成分,用于描述事件參與者之間的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2. 施事與主語的區别


3. 施事的特征


4. 施事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


5. 與其他語義角色的對比


“施事”是語義層面的核心角色,用于分析句子中動作的來源。理解施事有助于厘清句子的邏輯結構和事件參與者的關系,尤其在語言教學、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跨語言對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闇主寶锳不顧大局層朋長鐮常數饬正傳屍痨詞傑竄突村鳥大福東坡七集遁思厄陳發繇粉連紙公款谷驽虎炳見財殲殄建造九參官九行急景凋年懇悃令聞令望柳鑵落鈔眊眊麻皮抿刷磨道母艱木栖皮帛拼合潑賤淺鈍颀長仍重颡叫子神定深圖遠筭視如敝屐手高手低朔易殊勳苔岑涕淫通波頭家溫良忍讓骛利無已五引仙曹仙仙校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