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牽拖的意思、牽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牽拖的解釋

拖拉。形容行動困難。 五代 齊己 《示諸侄》詩:“形容渾瘦削,行止強牽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牽拖”是漢語中具有方言特色的詞彙,主要見于閩南語、客家話等地方語言體系,指将責任或過失推诿給他人。根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收錄,該詞在口語中常表現為“牽扯無關事物以轉移焦點”的行為,例如:“自己做錯事毋通牽拖别人”(自己做錯事不要牽連他人)。

從語義構成分析,“牽”含拉扯之意,“拖”為延宕推脫,組合後形成“通過拉扯關聯來拖延責任”的複合含義。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将其歸類為“連帶責任表述”,強調事件中非直接責任方的被動牽連狀态。

在語法功能上,“牽拖”可作謂語或賓語,常與“責任”“借口”等名詞搭配。例如廈門大學《閩南方言常用詞典》記載的典型用法:“伊欲牽拖公司制度有問題”(他企圖歸咎公司制度有問題),體現其作為歸因工具的語用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牽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qiān tuō
詞性:動詞/形容詞
核心含義:指行動遲緩、拖拉,形容因受阻或身體虛弱導緻行動困難的狀态。例如五代詩僧齊己在《示諸侄》中寫道:“形容渾瘦削,行止強牽拖”,描繪了消瘦虛弱、步履維艱的形象。

二、用法與例句

  1. 本義:描述具體行動受阻,如“牽拖病體”“牽拖重物”等。
  2. 引申義:現代語境中可比喻推诿責任或轉移矛盾,如“遇到問題不應牽拖他人”。
  3. 方言用法:部分地區(如閩南語)中,“牽拖”也指牽連、關聯,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五代文獻,後逐漸融入日常口語,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表達。其結構由“牽”(拉拽)和“拖”(遲緩移動)組合而成,直觀體現動作的艱難。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方言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方言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薄暮冥冥筆翰如流補天穿沖壓蠢殷麤色大辯不言登名恩慰訛言謊語奮筆直書分口桴人告讦滾燙孤旐護門草監榷教區頰舌靜化競心金岫雞舍酒鼈舊事沮澤榼牙料嘴媚愛渺茫明晨蜜人暮磬蔫煙泥兒歐攘旁紐盤量平碼館繦杖硗狹箧枕傾惑清江引融镕少疊懾北柿蔕熟滑疏逖嗣統隨機應變素淨天經條華威攝閑樹霞英洗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