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an ancestor or someone held in esteem] 舊指父母及其他親屬逝世的日子
(1).舊指父母及其他親屬逝世的日子。因禁忌飲酒、作樂等事,故稱。《禮記·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鄭玄 注:“忌日,親亡之日。”《後漢書·申屠蟠傳》:“九歲喪父,哀毀過禮……每忌日,輒三日不食。”《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後二日我亡兄忌日,我便到院中來做齋。” 魯迅 《準風月談·禮》:“事親當然要盡孝,但殁後的辦法,則已歸入祭禮中,各有儀,就是現在的拜忌日,做陰壽之類。”
(2).後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後死亡之日統稱忌日。今亦用于一般人。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引 漢 《三老碑》:“ 三老 諱 通 ,字 少父 ,庚午忌日;祖母失諱,字 宗君 ,癸未忌日。”《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 烈祖明皇帝 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 清 顧炎武 《閨五月十日恭谒孝陵》詩:“忌日仍逢閏,星躔仍一周。”
(3).迷信稱不吉利的日子。《漢書·王莽傳中》:“冠以戊子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為忌日。”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穀》:“凡九穀有忌日,種之不避其忌,則多傷敗。”
“忌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親屬或尊敬的人去世的日子,需通過祭祀、禁忌活動表達哀悼。
指根據傳統習俗或黃曆認為不宜進行特定活動(如婚嫁、動土)的日子。
《忌日》指的是人們對某個特定日期或者事件産生了不愉快的回憶或者避忌的心情。通常情況下,忌日與個人的生日相對應,但也可以指其他重要的紀念日或者特定的日子。
《忌日》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日」。其中,「心」是指心靈、情感,「日」是指時間、日期。
根據《康熙字典》,《忌日》一詞總共由4筆構成。
《忌日》一詞最早出現于《楚辭·九思·七哀》中,描述了楚國詩人屈原對自己投江自盡的一天進行了忌日悼念。
《忌日》的繁體字為「忌日」。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忌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并沒有發生過明顯的變化。
1.每年的忌日到來,她都會一個人默默地痛哭。
2.這個忌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提起,以免傷害他的感情。
忌寝、忌辰、忌食、忌諱
忌辰,忌日的近義詞。
紀念日,忌日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