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寒的賢者。《後漢書·朱穆傳》:“夫以 韓 ( 韓安國 ) 翟 ( 翟方進 )之操,為 漢 之名宰,然猶不能振一貧賢,薦一孤士,又況其下者乎?”
“貧賢”是一個漢語詞語,現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析如下:
“貧賢”讀作pín xián,由“貧”(貧窮)和“賢”(賢德)組成,意為“貧寒但有才德的人”。該詞強調品德與才能的重要性,而非物質財富的多寡。
最早見于《後漢書·朱穆傳》,原文提到:“夫以韓(韓安國)、翟(翟方進)之操,為漢之名宰,然猶不能振一貧賢,薦一孤士,又況其下者乎?”。此例借曆史人物批評當時未能舉薦寒門賢士的現象。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權威古籍注疏中多作普通詞語使用。建議具體語境中參考權威文獻。
貧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貝旁旁字部首(貝)和令字旁字部首(令)。根據《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貝旁和令旁分别是4畫和9畫。
貧賢一詞主要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貧窮但有才德和高尚的品德。貧指經濟貧困,貧窮;賢指有德行、有才能和有修養。
貧賢一詞源于《論語·陽貨》:“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在這個句子中,孔子強調了一個人貧窮但不抱怨,富裕但不驕傲的價值觀。這個詞彙原本是對一個人品德的贊美。
在繁體字中,貧賢保持了與簡體字一緻的寫法。
關于古時候漢字寫法,《康熙字典》收錄了多種古代漢字寫法,但是對于貧賢這個詞,沒有特别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雖然生活貧窮,但仍然受到大家的尊敬,因為他是一個貧賢之士。
2. 貧賢并存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
3. 兒子雖然貧窮,卻是一個非常賢德的人。
組詞:
1. 貧困:指經濟狀況非常差,缺乏生活基本條件。
2. 貧瘠:指土地肥沃程度低,不宜農作物生長。
3. 忠貞:指對事物忠誠堅持不變。
近義詞:
1. 貧苦:指生活貧困,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2. 貧無立錐:形容非常貧困。
3. 有德有才:指人有高尚品德和才能。
反義詞:
1. 富貴:指經濟富裕和地位高貴。
2. 德才兼備:指人不僅有高尚品德,還具備出色的才能。
3. 身敗名裂:指一個人不僅經濟失敗,而且名譽受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