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殿的意思、集賢殿的詳細解釋
集賢殿的解釋
(1). 唐 宮殿名。 開元 中置。于殿内設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以宰相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舊唐書·玄宗紀上》:“夏四月丁巳,改 集仙殿 為 集賢殿 ,麗正殿書院改集賢殿書院;内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
(2).指集賢殿書院。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袁皓》:“ 皓 , 宜春 人。 鹹通 進士, 龍紀 集賢殿圖書使。”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史館下》、《文獻通考·職官五》。
詞語分解
- 集的解釋 集 í 群鳥栖止于樹上:“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聚合,會合:聚集。集合。集會。集體。集團。集訓。集散。集資。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會合許多著作編成的書:集子。文集。詩集。選集。全集。 大型圖書中
網絡擴展解釋
“集賢殿”是唐代重要的文化機構,其含義可從曆史背景、功能職責等方面分點解析:
1. 曆史沿革
- 原名“集仙殿”,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更名為“集賢殿”,成為集賢殿書院的核心場所。它與麗正殿書院合并後,成為唐代最大的官方圖書管理機構。
2. 機構職能
- 主要職責包括刊輯經籍(校勘整理典籍)、搜求佚書(搜集散失文獻),并承擔修撰、侍讀等學術任務。機構設學士、直學士等官職,由宰相兼任最高負責人(知院事)。
3. 文化地位
- 作為唐代“文學三館”之一,集賢殿書院集中了當時頂尖學者,象征國家文化中樞。成語“集賢殿”由此衍生出“聚集賢才之地”的比喻義,用于形容彙集智慧與學識的場所。
4. 曆史結局
- 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集賢院毀于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建築與藏書同遭劫難。現代湖北赤壁景區複建的集賢殿,則作為會議場所延續其“聚賢”意象。
補充說明:不同文獻對“集賢殿”與“集賢院”的表述存在混用,實為同一機構不同時期的名稱演變。欲了解詳細職官設置或典籍管理細則,可查閱《唐會要》《文獻通考》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集賢殿》是指一個地方,意思是收集聰明才智的地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四個部首,分别是「隹」、「廣」、「殳」和「殳」。它總共有16個筆畫。《集賢殿》來源于古代官府設立的專門用來選拔和收藏聰明才智的地方,用于培養和選拔人才。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源義基本相同。下面是一個例句:在《集賢殿》裡,可以看到許多聰明才智的人。與《集賢殿》相關的組詞有「集賢」、「聚賢堂」等。近義詞包括「人才庫」、「才智之地」等。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詞,但可以用「無才之地」等表達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