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閏的意思、秋閏的詳細解釋
秋閏的解釋
閏七月。 唐 李商隱 《壬申閏秋題贈烏鵲》詩:“幾年始得逢秋閏,兩度填河莫告勞。” 葉蔥奇 注疏:“《通鑑日録》:‘ 大中 六年閏七月。’”
詞語分解
- 秋的解釋 秋 (⑥鞦) ū 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秋高氣爽。 莊稼成熟的時期:麥秋。 指一年:千秋萬代。 指
- 閏的解釋 閏 (閏) ù 每四年加一日,稱“閏日”。有閏日的這一年稱“閏年”。這是公曆的“閏”。中國的農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個月,所加的這個月稱“閏月”,平均十九年有七個閏月。 偏,副,對“正”而言:閏位(
專業解析
“秋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秋”與“閏”的本義及組合邏輯來理解。結合權威漢語工具書與曆法知識,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語構成與基本釋義
- 秋:指一年中的第三季,即農曆七月至九月(公曆約為8月至10月),以氣候轉涼、作物成熟為主要特征。《現代漢語詞典》明确“秋”為“秋季”㈠。
- 閏:指曆法術語“閏月”,即為了協調陽曆(回歸年)與陰曆(朔望月)長度差異而增設的月份。《現代漢語詞典》釋義“閏”為“一回歸年的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陽曆把一年定為365天……農曆把一年定為354天或355天,所餘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一年裡。這樣的辦法,在曆法上叫做閏”㈡。
- 秋閏:特指在秋季(農曆七、八、九月)中增設的閏月。即該閏月出現在秋季的某個月份之後,如閏七月、閏八月、閏九月等,統稱為“秋閏”。其核心在于标識該閏月所處的季節是秋季。
二、曆法背景與實例
農曆采用陰陽合曆,通過設置閏月(通常為19年7閏)來保證月份與季節的相對穩定。閏月具體設置在哪個月份之後,需根據節氣和中氣的關系計算确定。當閏月出現在秋季的月份之後時,即形成“秋閏”。例如:
- 閏八月:如1645年(清順治二年)癸未閏八月㈢。
- 閏九月:如2014年甲午閏九月㈣。
三、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規範釋義的權威工具書,對“秋”和“閏”的釋義具有廣泛認可的專業性㈠㈡。
- 《漢語大詞典》:漢語詞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對“閏”及相關曆法詞彙的收錄和解釋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㈢。
- 中國曆法史料與天文台記錄:具體閏月年份(如1645年閏八月、2014年閏九月)的記載,源自曆史文獻及現代天文機構的曆法推算與發布㈣。
“秋閏”指農曆曆法中設置在秋季(七、八、九月)之後的閏月,如閏七月、閏八月、閏九月等。其本質是曆法調整的産物,用以标記該閏月所處的季節位置。理解該詞需結合“秋”的季節定義與“閏”的曆法含義。
來源說明:
- ㈠㈡ 釋義核心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㈢ 曆法術語背景及曆史實例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曆法研究資料。
- ㈣ 具體閏月年份實例依據中國官方曆法史料及天文台發布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秋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秋閏指農曆中的閏七月,即在特定年份中,農曆七月之後額外增加的一個月。這一概念與古代天文曆法相關,用于調整農曆與太陽年之間的時間差。
曆史溯源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壬申閏秋題贈烏鵲》中寫道:“幾年始得逢秋閏,兩度填河莫告勞。”。詩句中的“秋閏”即指閏七月,反映了古人對閏月現象的觀察和記錄。
閏月背景
根據農曆規則,每2-3年增加一個閏月以平衡四季周期(約19年7閏)。閏七月屬于較罕見的閏月類型,通常出現在夏季延長或節氣延遲的年份。例如,唐代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便出現過閏七月的記載。
其他說明
- 語言特點: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
- 文化關聯:古人常通過詩詞記錄閏月現象,體現天文曆法與傳統文化的交融。
如需進一步了解農曆閏月規則或具體年份的閏月分布,可參考曆法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甲休兵稗說瑣語鮑氏骢鞴液茶壺鏟刀禅鐘除翦徂背道殣相屬點綴帝世噸海裡撫孤改常公牌官修姑布咕溜溜哈巴狗皓首窮經何景明骺線環堵蕭然讙露昏昏價人揭厲寄庫雞蒙赳赳武夫僦民峻切來年來孫兩部蛙涼瓦瓦離離蔚蔚龍旌茫昧旁引盆手骈集劈頭劈臉挈瓶丘腦叡聖梢袋食不充腸送欵特意恬安謂號委委蛇蛇武悍五使鄉心顯陽蕭牆禍起齘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