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衡的意思、提衡的詳細解釋
提衡的解釋
(1).亦作“ 提珩 ”。謂用秤稱物,以平輕重。引申為抗衡。《管子·輕重乙》:“則是寡人之國,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以是與天子提衡争秩於諸侯,為之有道乎?”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功》:“七國之時,皆據萬乘,南面稱王,提珩為敵國累世。”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既而三河失統,九州之寳币不歸;四塞提衡,萬裡之長城繼作。”
(2).謂簡選官吏。《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紀于茲。” 李善 注:“言選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吏部候人數滿百或二百,即引試,量書、判注拟,乃無被放者。故吏曹四時提衡,略無休暇。”
詞語分解
- 提的解釋 提 í 垂手拿着有環、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 引領(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
- 衡的解釋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别是非善惡的标準)。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掌國政之權)。 反複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鬥星:衡漢(北鬥
專業解析
提衡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度量衡制度,并由此引申出抽象的行為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本義:持衡稱物,衡量輕重
- 其最原始的含義指手持秤杆(衡)來稱量物品的重量。這裡的“提”指用手提起、持握,“衡”指秤杆或秤具。這一用法直接體現了古代以秤公平計量物品的行為。
- 古籍例證:
- 《管子·輕重乙》:“提衡之數,一夏十粟。” (此處指稱量糧食的計量标準)
- 《漢書·郦食其傳》:“提衡天下者,有司也。” (此處雖已引申,但仍保留“衡量、掌控”的本義痕迹)
-
引申義:持平,平衡,使均等
- 由具體稱量引申,指使事物保持平衡、公平或處于同等地位。強調不偏不倚,協調各方力量或利益以達到均衡狀态。
- 古籍例證:
- 《管子·輕重乙》:“以令至平,提衡守準。” (意指通過法令達到公平,保持平衡和标準)
- 《漢書·律曆志上》:“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提衡而事均矣。” (描述度量衡系統相互關聯,最終達到平衡均等)
-
引申義:比較,衡量,品評
- 進一步抽象化,指對事物進行比較、評判或考量。類似于用秤去稱量輕重,引申為對人物、事件、道理等進行評估、權衡。
- 古籍例證:
- 《韓非子·有度》:“貴賤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意指愚者和智者得到公平的衡量對待,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 《後漢書·文苑傳下》:“提衡古今,揚榷前代。” (指對古今前代進行評述、權衡)
用法特點:
- 詞性:主要作動詞使用。
- 語境:多用于描述政治治理(追求公平、平衡各方)、社會倫理(待人平等)、學術評論(權衡得失、品評優劣)等較為正式或抽象的語境。
- 現代使用:在現代漢語中,“提衡”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或哲學的語境中,或用于書面語、成語典故中。
“提衡”一詞從具體的稱量行為(持衡)出發,核心意義在于衡量、平衡與均等。它既指物理上的稱重,更廣泛地用于描述使事物保持公平、協調的狀态,以及對事物進行比較、評判的抽象行為,體現了古人對公平、秩序和理性判斷的追求。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提衡”的詞義、書證有系統收錄和解釋。
- 《管子》(管仲及後學):提供了“提衡”用于計量和治理平衡的早期例證。
- 《漢書》(班固):記載了“提衡”在政治權衡和度量衡系統中的用法。
- 《韓非子》(韓非):展示了“提衡”在法家思想中關于公平治理的運用。
- 《後漢書》(範晔):提供了“提衡”用于曆史品評的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提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本義:指用秤稱物以平衡輕重,引申為抗衡、較量。
- 如《鹽鐵論·論功》中“提珩為敵國累世”,即用此意描述國家間的對抗。
-
引申義:指選拔或考核官吏。
- 例如《王文憲集序》中“公提衡惟允”,形容選官公平如秤。
二、使用場景與例證
- 古代政治:多用于描述權力制衡或官員選拔,如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提到吏部“四時提衡”,指持續考核官員。
- 現代延伸:部分資料将其泛化為“權衡利弊”,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需謹慎使用。
三、詞源與演變
- “衡”本指秤杆,“提衡”最初與稱量相關,後衍生出抽象含義。漢代文獻已見“抗衡”用法(如《管子·輕重乙》),唐代擴展至官吏選拔。
四、注意事項
-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學術或曆史文本,日常交流建議用“權衡”“選拔”等替代詞。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注》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按軍報恨扁柏變統比例稅不緊不慢不可勝言慚皇餐事敕教遲澀綢直川坻彈丸脫手吊赙跕蹀地魄鬥夥荰衡發孝風斤國衆饸饹換骨奪胎火筆畫護秃将喪兼年京控舊因卷然駒馳劇憲可矜扣除離宮别窟冒取模模糊糊沐泳農圃排門噴泉栖畝清晰度瑞相山骨食店時路衰裳竦峭貪吏停交貯苦同歸殊途推情外找兒帏屏微事沃日五脊六獸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