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身的意思、寄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身的解释

犹托身。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寄身荫四岳,託好凭三益。”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徐特立 《与姜济寰先生书》:“近日寄身工厂,心有所寄,一切都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身”一词的含义及用法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释义

“寄身”指暂时将自身托付于某处或某种境遇,核心含义为托身。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文献,如曹丕《典论·论文》中“寄身於翰墨”,强调通过文字寄托身心。

二、文学语境中的用法

  1. 现实处境描述
    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用“寄身锋刃”形容士兵置身战场刀剑险境,体现身不由己的悲怆感。

  2. 精神寄托象征
    晋代卢谌诗句“寄身荫四岳”暗喻以自然山川为依托,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三、近义与扩展

四、使用注意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尤以古典文学常见,现代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字面托身或比喻性依附)。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身》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将自己暂时寄居在某地或某物上,借以生活或存活。它可以用来表示在他人家中借宿,或者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种具体的外在事物上。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寸和身,其中寸是一个表示“尺寸、度量”的偏旁部首,而身是一个表示“人体”或“本身”的偏旁部首。寄身这个词的笔画总共有14画。 《寄身》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可以猜测它的形成与人们对于迁徙、暂住、流浪等生活现象的感受和诉求有关。 在繁体字中,《寄身》可以写作「寄身」。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和变体。但是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古人使用的写作《寄身》的方式和现在的书写方式相似。 以下是《寄身》这个词的一些例句: 1. 在我失业后,我不得不寄身于朋友的家中。 2. 这座教堂对于信徒来说成了心灵的寄身所。 3. 他将所有希望和梦想寄身于他的音乐事业上。 4. 即使在陌生的城市,我也能在图书馆找到一个寄身的地方。 与《寄身》相关的组词有: 1. 寄宿:指在他人家中暂时寄居。 2. 寄托:指借助外在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寻求安慰。 3. 寄念:指借助书信、思念等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寄托于远方的人或事物。 《寄身》的近义词有:借居、暂住。 《寄身》的反义词没有一个确切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