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人修改詩文的敬辭。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小生有做下的萬言長策,向在布衣,不能上達,望大人略加斤正咱。” 張佩綸 《論閨秀詩二十四首》注引 元 鄭允端 《自題肅雝集》:“近世婦人女子作詩,無感發懲創之義,餘故剗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為歌詩,以俟宗工斤正。”參見“ 斧正 ”。
“斤正”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敬辭,主要用于請求他人修改自己的詩文或文章,表達謙遜和尊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斤正”字面含義中的“斤”通“斧”,原指用斧頭削鑿,引申為修改、潤色;“正”指修正、校正。組合後意為請求他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斧正。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研究、曆史文獻或特定正式場合(如書法、詩詞交流)中仍可能出現,需結合語境理解。
需注意與“斤斤計較”等詞區分,後者中的“斤”表過分計較,與“斤正”無直接關聯。
“斤正”是謙遜表達修改請求的敬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尊重他人學識的禮儀。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斤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它可以表示人的品行端莊正直,也可以指刑法的公正合理,亦可以用來描述琢磨工藝品時的精細準确。總之,《斤正》強調了事物應當恰如其分、合乎規範。
《斤正》由部首“斤”和“正”兩個字組成。
部首“斤”表示刀斧等器具,屬于左右結構,單獨時由四個筆畫構成。
字義“正”表示端莊、直正等,具有立豎結構,由五個筆畫組成。
《斤正》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由“斤”和“正”兩個單字合并而來。古代的“斤”是一種計量單位,表示約合500克的分量。而“正”一詞則表示事物恰當、合規。因此,《斤正》既傳達了準确規範平衡的含義,又蘊含着誠實正直的品德。
《斤正》的繁體字形式為「斤正」。
在古代,寫作《斤正》的方式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漢字“斤”原本形如斧子,其下方有一條橫線表示砍伐的動作。而“正”字早期的寫法則是“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并統一至今日的形态。
1. 他生性斤正,從不做出欺騙他人的事情。
2. *********門應該保持斤正的态度,對每一個案件進行公正判決。
3. 他在雕琢藝術品時,一絲不苟地追求斤正的細節。
1. 斤斤計較
2. 正直
3. 正确
4. 正常
5. 嚴正
1. 端莊
2. 公正
3. 精準
4. 準确
5. 笃實
1. 虛僞
2. 不正當
3. 錯誤
4. 不準确
5. 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