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小生有做下的万言长策,向在布衣,不能上达,望大人略加斤正咱。” 张佩纶 《论闺秀诗二十四首》注引 元 郑允端 《自题肃雝集》:“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余故剗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以俟宗工斤正。”参见“ 斧正 ”。
“斤正”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主要用于请求他人修改自己的诗文或文章,表达谦逊和尊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斤正”字面含义中的“斤”通“斧”,原指用斧头削凿,引申为修改、润色;“正”指修正、校正。组合后意为请求他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斧正。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学研究、历史文献或特定正式场合(如书法、诗词交流)中仍可能出现,需结合语境理解。
需注意与“斤斤计较”等词区分,后者中的“斤”表过分计较,与“斤正”无直接关联。
“斤正”是谦逊表达修改请求的敬辞,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学识的礼仪。如需更多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斤正》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人的品行端庄正直,也可以指刑法的公正合理,亦可以用来描述琢磨工艺品时的精细准确。总之,《斤正》强调了事物应当恰如其分、合乎规范。
《斤正》由部首“斤”和“正”两个字组成。
部首“斤”表示刀斧等器具,属于左右结构,单独时由四个笔画构成。
字义“正”表示端庄、直正等,具有立竖结构,由五个笔画组成。
《斤正》的来源可追溯至古代,由“斤”和“正”两个单字合并而来。古代的“斤”是一种计量单位,表示约合500克的分量。而“正”一词则表示事物恰当、合规。因此,《斤正》既传达了准确规范平衡的含义,又蕴含着诚实正直的品德。
《斤正》的繁体字形式为「斤正」。
在古代,写作《斤正》的方式略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汉字“斤”原本形如斧子,其下方有一条横线表示砍伐的动作。而“正”字早期的写法则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形逐渐演变并统一至今日的形态。
1. 他生性斤正,从不做出欺骗他人的事情。
2. *********门应该保持斤正的态度,对每一个案件进行公正判决。
3. 他在雕琢艺术品时,一丝不苟地追求斤正的细节。
1. 斤斤计较
2. 正直
3. 正确
4. 正常
5. 严正
1. 端庄
2. 公正
3. 精准
4. 准确
5. 笃实
1. 虚伪
2. 不正当
3. 错误
4. 不准确
5. 敷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