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矜誇躁急。《南史·鄭紹叔傳》:“性頗矜躁,以權勢自居,然能傾心接物,多所舉薦。”《新唐書·楊國忠傳》:“ 國忠 寡謀矜躁,謂 祿山 跋扈不足圖……帝卒不悟。” 宋 陶穀 《清異錄·三災石》:“ 蕭穎士 文爽兼人而矜躁為甚。”
"矜躁"是由"矜"與"躁"構成的複合詞,在古漢語語境中特指兩種并存的負面性格特質。《漢語大詞典》将其注解為"自負而急躁",其中"矜"取《說文解字》"矜,矛柄也"的引申義,通過兵器持握的意象衍生出"自恃""自誇"之意;"躁"則出自《廣雅》"躁,擾也",指心緒不甯、行為輕率的心理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羲之傳》"矜躁未祛,實損維城之望",用以批評權貴階層因地位顯赫而産生的傲慢與焦灼并存的處世态度。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矜者多持己長,躁者常失其度",揭示這種性格組合的内在矛盾性。
現代語言運用中,"矜躁"常出現在曆史評論文本或性格分析領域,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舉的典型用例"将軍矜躁,屢違節度",生動展現軍事将領因自負導緻的決策失誤。其近義詞包括"驕躁""矜伐",反義詞則有"謙沖""沉靜"等。
“矜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兼具自大與急躁的雙重特質。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自以為了不起、驕傲自滿,同時伴有急躁沖動的情緒或行為。這類人常表現為輕視他人、缺乏耐心,且難以接受批評或合作。
性格特點與表現
古籍例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的負面态度,或分析曆史人物性格缺陷,具有較強批判性。
白種人八及卑遜遍覽表賀秉言惝恍迷離長鲸飲敞坪癡牀赤字次妻刀币登仙彫困東師惡心煩翻錄肥濃非望蜂媒耕垡國計侯門如海骅騄宦客胡簋昏嚚呼之欲出饑不遑食嗟來之食菁蔥精切金絲燕迥漠究歸舉白隽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汩蜜語甜言暮鼓晨鐘弄碜兒跑走平行四邊形強食靡角鉗語青皐遒茂喪冠省并生運市死說媒拉纖疏遬湯匙特除拜位任五狄物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