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并的意思、省并的詳細解釋
省并的解釋
謂合并官署,裁減官吏。《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庚戌,禦史 張緻遠 乞省并 淮南 官吏。 沉與求 曰:‘官省則吏省,吏省則事省。’”
詞語分解
- 省的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置,總管國家政務,曆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 并的解釋 并 ì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一齊,平排着:并駕齊驅。并重(恘 )。并行(妌 )。 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并且。 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并不容易。 并 ī 中國山西
網絡擴展解釋
“省并”是一個古代行政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合并官署機構、裁減官吏人員,主要用于精簡行政體系、提高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 省:指“減少、裁撤”(如官職、機構);
- 并:指“合并、整合”(如官署、職能)。
組合後表示通過裁撤冗餘機構與合并職能相近的部門,實現行政體系簡化。
例:宋代曾多次推行“省并”政策,如合并地方官吏職位以節省開支。
-
曆史背景
- 該詞常見于史書典籍,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禦史張緻遠提議省并淮南官吏,沈與求對此解釋:“官省則吏省,吏省則事省。”
- 其本質是古代政府應對財政壓力、提高行政效率的常見手段。
-
讀音與用法
- 拼音:shěng bìng(“省”讀第三聲,“并”讀第四聲);
- 詞性:動詞,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政策描述。
補充說明
- 現代延伸:雖為古代行政術語,但類似概念仍存在于現代機構改革中(如“大部制”整合部門職能)。
- 注意區别:需與“省”(行政區單位)、“并”(并列)的其他含義區分,避免混淆。
若需具體曆史案例或更深入分析,可進一步查閱《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并》的意思
《省并》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減少、簡化或合并。它常用來描述對組織、機構或行政區域的精簡管理或合并,以提高效率或減少開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并》的拆分部首是示部和爾部,示部表示動作,爾部表示發生的地點。它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省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章》中,其中“五十易以異,聖人以稱時。猶歎稱省。”古代“省并”多用來指降低某一事物或事務的數量或程度。
繁體
《省并》的繁體字為「省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省并」的寫法多有變化。例如,在金文中可以寫作「歩并」,在隸書中可以寫作「頁并」。這些寫法反映了當時不同的書寫風格和演變。
例句
1. 為了提高效率,公司決定将部分部門進行省并。
2. 這個省份對重複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省并,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組詞
1. 省長:負責一個省行政管理的最高職位。
2. 并購:指企業通過購買另一家企業來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
近義詞
合并、整合
反義詞
分拆、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