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并的意思、省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并的解釋

謂合并官署,裁減官吏。《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庚戌,禦史 張緻遠 乞省并 淮南 官吏。 沉與求 曰:‘官省則吏省,吏省則事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并”是一個古代行政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合并官署機構、裁減官吏人員,主要用于精簡行政體系、提高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省:指“減少、裁撤”(如官職、機構);
    • 并:指“合并、整合”(如官署、職能)。
      組合後表示通過裁撤冗餘機構與合并職能相近的部門,實現行政體系簡化。
      :宋代曾多次推行“省并”政策,如合并地方官吏職位以節省開支。
  2. 曆史背景

    • 該詞常見于史書典籍,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禦史張緻遠提議省并淮南官吏,沈與求對此解釋:“官省則吏省,吏省則事省。”
    • 其本質是古代政府應對財政壓力、提高行政效率的常見手段。
  3. 讀音與用法

    • 拼音:shěng bìng(“省”讀第三聲,“并”讀第四聲);
    • 詞性:動詞,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政策描述。

補充說明

若需具體曆史案例或更深入分析,可進一步查閱《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并》的意思

《省并》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減少、簡化或合并。它常用來描述對組織、機構或行政區域的精簡管理或合并,以提高效率或減少開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并》的拆分部首是示部和爾部,示部表示動作,爾部表示發生的地點。它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省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章》中,其中“五十易以異,聖人以稱時。猶歎稱省。”古代“省并”多用來指降低某一事物或事務的數量或程度。

繁體

《省并》的繁體字為「省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省并」的寫法多有變化。例如,在金文中可以寫作「歩并」,在隸書中可以寫作「頁并」。這些寫法反映了當時不同的書寫風格和演變。

例句

1. 為了提高效率,公司決定将部分部門進行省并。

2. 這個省份對重複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省并,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組詞

1. 省長:負責一個省行政管理的最高職位。

2. 并購:指企業通過購買另一家企業來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

近義詞

合并、整合

反義詞

分拆、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