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說話。一說謂口唫舌敝。《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将無益也。” 楊倞 注:“金舌,以金為舌,金舌弊口,以喻不言也。金或讀為噤。”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金舌弊口,謂説人,非謂不言, 楊 注非也。此文當作‘金口弊舌’,金,讀為唫,《説文·口部》:‘唫,口急也。’弊讀為敝。言雖説之至於口唫舌弊,猶無益也。《戰國策·秦策》‘舌敝耳聾’,此可證敝舌之義。今作‘金舌弊口’,義不可通。”
“金舌弊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金舌”指金子做的舌頭,“弊”意為破損。字面可理解為“用金舌反複說話直至口舌破損”,比喻反複勸說卻無效果。
引申含義
強調枉費口舌,即無論多麼能言善辯或反複勸說,最終仍無法達成目的。例如:“面對固執己見的人,縱使金舌弊口也難以說服。”
例句:
他試圖用華麗的言辭打動評委,但最終金舌弊口,未能晉級。
《金舌弊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口齒伶俐,能夠巧妙地運用言辭而達到欺騙、迷惑他人的目的。也可以形容能言善辯,能夠用言辭工巧地說服别人。
《金舌弊口》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字旁),弊(弓字底),口(口字旁)。
《金舌弊口》的總筆畫數為12畫。
《金舌弊口》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
成語的繁體寫法為「金舌弊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對于《金舌弊口》,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金謾疇口」。
他的《金舌弊口》讓人信以為真,被他蒙騙了一番。
他的《金舌弊口》使得他順利地說服了投資人。
金口玉言、善辯如流、巧舌如簧
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能言善辯
口吐蓮花、言簡意赅、不動聲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