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acious and persistent will] 頑強的毅力
韌力不減當年
“韌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頑強的毅力,強調在困難或壓力下持續堅持的意志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韌力”由“韌”(堅韌、不易折斷)和“力”(力量)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堅韌的力量”。實際應用中,它特指面對挑戰時表現出的持久毅力和抗壓能力,例如“韌力不減當年”。
常用于描述個人在逆境中的心理素質,如運動員的堅持、創業者的抗壓能力等,強調精神層面的持久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詞典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等)。
“韌力”(rèn lì)是一個表示堅韌抵抗的詞彙,意為強大的抵抗能力或逆境中持久不變的力量。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韋”(wéi,象征皮革),“力”(lì,代表力量)。它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韋”部首6畫,“力”字6畫。
“韌力”一詞來源于漢字,代表了中華文化中對于堅韌與抵抗力的理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韌力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始終以“韋力”作為構成,而字形的優化與簡化是在近代進行的。
1. 他的韌力使他在困境中堅持不懈。
2. 她展現出了驚人的韌力,成功地克服了各種挑戰。
3. 這次考試對于學生們的韌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1. 韌性:表示物體的伸縮性和抗拉性能。
2. 韌帶:指連接骨骼的彈性組織。
3. 韌皮:指動物皮膚中富含膠原蛋白的層。
1. 堅韌:形容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力量或性質。
2. 不屈:指在困難面前堅決不屈服。
3. 剛毅:形容性格堅強、意志堅定。
1. 脆弱:形容容易斷裂或崩潰的狀态。
2. 衰弱:指力量或身體虛弱,缺乏活力。
3. 軟弱:形容缺乏堅強的意志和抵抗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