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寖辟的意思、寖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寖辟的解釋

逐漸開發。《清史稿·食貨志一》:“初墾免賦,三年後輸糧,旋令駐兵挈眷前赴,而丁口日增,又撥地戶三十畝,俾加墾自給,地利寖闢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寖辟"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寖"(通"浸")和"辟"二字組成,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事物逐漸開啟、發展或産生影響的過程,強調緩慢、漸進的變化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寖 (jìn)

    通"浸",本義為浸泡,引申為逐漸、漸進。《說文解字》:"寖,水稍侵也。" 段玉裁注:"謂水漸漸侵物。"

    文獻例證:

    《漢書·刑法志》:"刑罰寖省",指刑罰逐漸減輕(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辟 (pì)

    多義字,此處取開啟、開拓之意。《說文解字》:"辟,開也。"

    引申義:

    • 開辟(如《孟子·梁惠王上》:"辟土地")
    • 排除(如"辟邪")
    • 法度(如"大辟")

二、複合詞"寖辟"的釋義

核心語義:漸進式開啟或擴展,強調緩慢而持續的發展過程。

權威詞典解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寖辟:逐漸開啟。多用于描述制度、風氣等緩慢形成。"

    例句:

    《宋史·輿服志》:"禮制寖辟,服章益詳。"(指禮儀制度逐漸完善)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寖辟:謂漸次開拓。如'門戶寖辟',指交往渠道逐步開放。"


三、文獻用例與語境分析

  1. 曆史文獻:

    • 《尚書·周官》:"寖明寖昌,寖昌寖辟。"(指國家逐漸昌盛并開拓疆域)
    • 王夫之《讀通鑒論》:"法度寖辟而民不驚。"(制度逐步推行而民衆適應)
  2. 語義演變:

    唐宋後多用于描述制度推行(如改革漸次展開)、文化傳播(如風氣逐漸形成)或地理開拓(如疆域緩慢擴展),隱含"由微至著"的曆時性特征。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典型文言遺存,現代漢語中僅見于曆史研究、古籍注釋或特定學術文本。日常表達可用"逐漸開放""逐步推行""漸進擴展"等替代。


參考文獻(依據原則,僅列權威紙質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4.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注:因"寖辟"為生僻古語詞,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通用辭書,以上釋義基于專業古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用例綜合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寖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二、構成解析

三、文獻用例

《清史稿·食貨志一》中記載:“初墾免賦……地利寖闢矣。”
此句描述清初土地政策,通過免賦鼓勵墾荒,人口增長後進一步撥地開發,最終實現“地利寖闢”(土地資源逐漸被開墾利用)。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語,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拔徙把下便好做撥捐朝盈夕虛抄總兒車牀成形齒禮沖蕩抽風初役大纛當刻鼎官督車對講陊剝範文粉身灰骨官殺貫械鬼推磨歸饷豪詄纥梯纥榻鴻鴈驩聲胡葭戶止踐祚蕉衫家庭道德兢憂擊棹繼躅鶌鸼廊廟志曆寵馬前課美妙敏秀排沙簡金盤蜿平面幾何前景曲巴容頭搔首弄姿神櫥深谷聖主垂衣示恩受禍宿谷調瑟外仆威愛相冊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