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期年的意思、期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期年的解釋

亦作“朞年”。一年。《左傳·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 沙鹿 崩。 晉 蔔偃 曰:‘期年将有大咎,幾亡國。’”《後漢書·侯霸傳》:“百姓老弱相攜號哭……皆曰:‘願乞 侯君 復留朞年。’” 唐 李德裕 《漁魚骨》詩:“昔日 任公子 ,期年釣此魚。”《金史·宗翰傳》:“盟未朞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 清 袁枚 《續新齊諧·曹公夢》:“於是有言夢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載相機進退勸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期年”是文言文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期年”指滿一年或一周年,強調完整的時間周期。例如:


二、發音與詞源


三、用法與實例

  1. 時間單位
    特指十二個月,如《左傳》載“期年将有大咎”,預言一年後将有災難。
  2. 服喪制度
    古代喪服“期服”需穿滿一年,故稱“期年”。
  3. 文學用例
    《後漢書》中“願乞侯君複留朞年”,表達百姓希望官員留任滿一年。

四、注意事項


五、參考資料

更多用例可查看《戰國策》《左傳》等文獻,或參考漢典、文言文解析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期年

《期年》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期”拆分部首為"月",筆畫為12畫;第二個字“年”拆分部首為"⺍",筆畫為6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寫作“闅年”,意為閏年(今天寫作“閏年”)。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寫法“期年”,意為一年的期待和期望。

在繁體字中,“期年”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曆史記載,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西漢初期,字形上的變異較多,如“期”的古代寫法為“㞽”,“年”的古代寫法為“㐅”。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逐漸統一化,出現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年,希望能有更好的發展。

2. 在這個特别的日子裡,人們相互祝福着:“期年快樂,萬事如意!”

組詞:

1. 期望:表示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2. 期待:表示對某種結果或期限的盼望。

3. 期盼:表示渴望、熱切期待。

4. 期信:表示年度信任關系、期望。

近義詞:

1. 盼望:表示期待、盼望。

2. 渴望:表示十分希望得到或實現某事。

3. 等候:表示等待、期盼某人或某事物到來。

反義詞:

1. 失望:表示對希望、期望的事物不如預期。

2. 終止:表示中斷、停止。

3. 放棄:表示不再追求或期待。

總的來說,《期年》是一個表達一年的期待和期望的詞彙,源自古代,繁簡體字形狀相同,在古代寫法中有少許變異。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都有助于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