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接的意思、三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接的解釋

謂三度接見。語本《易·晉》:“晉, 康侯 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孔穎達 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後多以“三接”為恩寵優獎之典。 宋 範仲淹 《賢不家食賦》:“敦三接而何善不臻,達四聰而無遠勿訪。”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韻》:“ 荀爽 歲九遷, 康侯 日三接。” 明 楊慎 《八月二日經筵紀事》詩:“晉晝延三接, 堯 旻達四聰。”一說,接讀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讀為捷,戰勝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異國,俘馬甚多,以獻於王。其戰也,一日三勝。”

謂數度交戰。三,言其數之頻繁。 晉 左思 《魏都賦》:“推鋒積紀,鋩氣彌鋭,三接三捷,既晝亦月。” 唐 符載 《保安鎮圖記》:“紅旗拉風,長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接"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連續中三元(科舉考試) 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科舉考試中接連考中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實現“連中三元”的至高成就。此為本義及最常用義項。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明确釋義:“三接:猶言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中,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合稱三元。”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亦載:“三接:科舉考試中連續得中三元。”

二、引申含義:三度接見(表尊榮) 由“連中三元”引申指受到極高禮遇,特指臣子受到君主三次接見的殊榮,象征地位顯赫或功勳卓著。

來源依據:

《宋史·職官志》記載宋代對高級官員有“三接之禮”的儀制(中華書局點校本)。

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五:“三接者,三見天子也。”此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強調禮遇規格。

三、權威文獻佐證

“三接”在漢語詞典學中主要指科舉考試“連中三元”的成就,後引申為受君主三次接見的尊榮。該詞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内涵,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主要見于古典文獻或研究性語境。其釋義以《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為準,曆史用例可參考《宋史》等正史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三接”是一個源自《周易·晉卦》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兩種主流解釋:

一、經典釋義(主流觀點)

  1. 三度接見(恩寵優獎)
    出自《周易·晉卦》原文:“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孔穎達注疏指出,這裡指君主在一天内三次接見臣子,象征極高的恩寵和嘉獎。後世多以此引申為頻繁受賞識或重用,如宋代範仲淹《賢不家食賦》中“敦三接而何善不臻”即用此典。

  2. 三次捷報(軍事勝利)
    另一種說法由學者高亨提出,認為“接”通“捷”,指康侯(周代諸侯)在征戰中一日内取得三次勝利。這一解釋更側重軍事層面的成功。

二、現代延伸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三次偶然相遇”,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原義的衍生或誤讀。

三、字詞分解

“三接”在傳統語境中多指頻繁受寵或連續勝利,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含義。若用于現代比喻,建議明确語境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谙解熬日頭奧山鳌足摽揭楅衡鬓顔伯鸾菜戶攙行奪市翠碧村情底定對光耳箭房宿肥重風行鋒镞符虎孚萌貢禹彈冠滾動畫絹幻滅夏楚節朔叽叽咯咯窘悴巨族克承昆季梁珠沒面目門啓那畔旁求俊彥起案牽腸割肚萁豆相煎慶覃棋聲秋凋三鬧鳝脯賞笑聖教手絹書吏說家克計死聲淘氣肆談貪橫陶瑩同門友同氣相求頭風萬苦千辛烏駁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