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稱主宰神明之火。《素問·天元紀大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髒腑虛實标本用藥式》:“心,藏神,為君火,主血,主汗,主笑。”中醫又以君火或心火指心熱火旺的症候。
“君火”是一個中醫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定位與功能
君火對應“心火”,因心在五髒中居于君主之位,故稱。它位于上焦,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動和精神意識()。《素問》提到“君火以明”,強調其主導作用,如同君主般統領機體功能。
與相火的關系
君火與“相火”(腎陽或肝火)相輔相成。君火屬後天之火,主神明;相火屬先天之火,主溫養髒腑。兩者需各安其位,共同維持生理平衡()。
在五運六氣理論中,君火指“少陰君火”,為六氣中的一種氣候特征,對應春分至立夏時段的熱象()。《素問·天元紀大論》描述其“守位而奉天之命”,象征自然規律的穩定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理論中“君火”與“相火”的具體應用,可參考《中醫大辭典》或《素問》相關章節。
君火是一個中文詞彙,常用于描述充滿激情和個人魅力的烈焰形象。以下是對君火的拆分、來源、繁體寫法、古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的解析。
君火的部首是口(kǒu)和火(huǒ),它們分别代表着口和火焰。君火共有5個筆畫。
君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火焰崇拜和君王的象征。火焰被認為是一種神聖而強大的力量,而君王則被視為能夠點燃和掌控火焰的人。因此,君火在古代文學和詩歌中經常被使用,以表達君王的威嚴和力量。
君火的繁體寫法是 君火。
在古時候,君火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大緻上與現代寫法相似,都使用了"君"和"火"兩個字。
1. 這位演員的表演充滿了君火,觀衆都為之傾倒。
2. 他的音樂作品猶如君火般熾熱,引起了廣泛關注。
3. 她的舞蹈展示了她内心的君火,令人難以忘懷。
組詞:君子(有道德高尚的人)、火焰(燃燒的火)、君王(國家的統治者)。
近義詞:熱情、魅力、烈焰。
反義詞:冷漠、平庸、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