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盤跚的意思、盤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盤跚的解釋

亦作“ 盤珊 ”。 1.猶蹒跚。跛行貌;不正貌。 漢 王延壽 《夢賦》:“鬼驚魅怖,或盤跚而欲走,或拘攣而不能步。” 晉 潘尼 《鼈賦》:“既颠墜於巖岸,方盤跚而雅步。” 宋 範成大 《緻一齋述事》詩:“文書煙海困浮沉,不覺盤跚百病侵。” 明 徐渭 《讀龍惕書》:“ 渭 小子感先生之憂道,識先生之苦心,雖志氣不前,而盤珊思振。”

(2).婆娑貌。 唐 李賀 《瑤華樂》詩:“舞霞垂尾長盤跚,江澄海浄神母顔。” 唐 皮日休 《夏景無事因懷章來二上人》詩之二:“佳樹盤珊枕草堂,此中隨分亦閒忙。” 前蜀 牛峤 《菩薩蠻》詞:“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

槃跚:亦作“ 槃散 ”。亦作“ 槃珊 ”。猶蹒跚。行走搖晃不穩貌。《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 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司馬貞 索隱:“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 宋 無名氏 《道山清話》:“﹝老僕﹞管押行李在後,泥濘不能進, 少遊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 明 王錂 《春蕪記·巧诋》:“槃跚難挨,羞殺我職居槐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盤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 shān,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2.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3.近義詞與擴展含義

4.例句參考

提示: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盤跚》是一個形容詞,意指踉跄、搖搖晃晃地行走的樣子。

部首和筆畫

《盤跚》這個詞的部首是目,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盤跚》一詞來源于《史記·趙世家》:“趙邳人出山乘肩輿者,蕭何從之,瞷者請其賜號,曰‘盤輿侯’,攘容曰:‘予但以盤跚乘耳,何以利博乎?’且溺且盈。”這個故事中的“盤輿侯”指的是邳侯,而“盤跚”形容了邳侯乘坐時的狀态。

繁體

《盤跚》的繁體字為「盤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盤跚》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他喝了太多酒後,走起路來盤跚不穩。

2. 小朋友才開始學步,走路還會盤跚搖晃。

組詞

盤旋、跌跌撞撞、搖搖欲墜

近義詞

踉踉跄跄、搖搖晃晃、蹒跚

反義詞

穩健、筆直、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