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上女牆。《左傳·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 楊伯峻 注:“陴,城上女牆也。亦曰陴倪。”
“陴倪”是古代城牆建築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和解釋如下:
“陴倪”(pí ní)指城牆上用于防禦的矮牆,又稱“雉堞”或“女牆”。其特點是呈凹凸交錯的齒狀結構,士兵可借此掩護身體,同時通過垛口觀察或射擊敵人。
《孟子·梁惠王下》提到“反其旄倪”,其中“倪”代指老幼,但“陴倪”更側重建築術語,可見詞義隨語境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倪”的其他含義(如姓氏、邊際等),可參考相關詞條解釋。
《陴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細節”、“瑣事”。
《陴倪》的部首是“阝”,筆畫數為9。
《陴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一書中,用于描述細小瑣碎的事物。
《陴倪》的繁體字為「陴倪」。
在古代,漢字《陴倪》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其基本形狀與現代寫法相似。
1. 對于這個大計劃的成功與否,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陴倪也将起到關鍵作用。
2. 在追求大道的過程中,不要被瑣事所困擾,要放眼長遠。
1. 陴倪細微
2. 陴倪不居
3. 陴倪缭繞
1. 細節
2. 衍生
3. 碎片
1. 整體
2. 主要
3. 重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