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全盡無馀。《晉書·王衍傳》:“數年之内,家資罄盡,出就 洛城 西田園而居焉。”《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奔到府中看時,已搬挈得罄盡,靜悄悄地無一個人。”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啊啊,原人的純潔,原人的真誠,是幾時便那樣地消磨罄盡?”
(2).竭盡。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仰以事君,必先罄盡忠赤,深結主知,而使上見信。”
“罄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ìng jìn(注意“罄”易誤讀為“jìng”或“qíng”,正确發音為四聲),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全盡無馀
表示某物完全耗盡,沒有任何剩餘。
例句:
竭盡
強調竭盡全力或用盡一切手段。
例句:
字形與發音:
“罄”字由“缶”(容器)和“殸”(聲音)組成,本義為“器中空”,後引申為“盡”。
注意與“磐(pán)”“馨(xīn)”等形近字區分。
近義詞:
“耗盡”“竭盡”“枯竭”,但“罄盡”更強調徹底性。
“罄盡”多用于強調事物徹底用盡或情感完全消逝的語境,常見于文學、曆史文本或正式表達。需注意其正确發音和書面語屬性,避免口語誤用。
罄盡一詞多指某種資源、力量或情感等完全耗盡,不再存在。
罄盡的拆分部首為⺮,筆畫為9劃。
罄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源自《詩經·秦風·蒹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詞中的“罄盡”一詞用以形容心中的愛意已經完全耗盡。
繁體字中的罄盡為罄盡。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㝦”。現代常用的寫法為“盡”,從字形結構可以看出,它是“㝦”加上“罒”,表示完全空無一物,已經盡絕的意思。
1. 這個公司的資金已經罄盡,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了。
2. 我的體力已經罄盡,無法再繼續跑下去了。
3. 她的愛已經罄盡,不再奢求他的回應。
1. 耗盡:指徹底用完,沒有剩餘。
2. 絕塵:指超越他人、出類拔萃,形容非常卓越。
3. 枯竭:指枯幹,汲取到底,變得沒有活力。
1. 豐盈:指充足、充實,與罄盡相反。
2. 發散:指擴散、擴張,與罄盡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