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寡知 ”。缺少智慧。《國語·晉語二》:“ 杜原款 将死,使小臣 圉 告于 申生 :‘ 款 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導,以至於死。’” 漢 劉向 《谏營昌陵疏》:“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
“寡智”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guǎ zhì,由“寡”(意為少、缺乏)和“智”(智慧、智力)組成,字面含義為“缺乏智慧”。
基本釋義
指人智商低下、思維能力不足,常形容在決策或解決問題時表現出的愚蠢或無能。部分文獻中亦作“寡知”,如《國語·晉語二》提到杜原款自稱“寡智不敏”。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適用于形容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低效表現,如明顯錯誤決策、邏輯混亂等,帶有貶義色彩。
近義詞與辨析
類似詞彙包括“愚鈍”“昏聩”,但“寡智”更側重智慧層面的缺失,而非單純的行為笨拙。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語境或具體文獻,可參考《國語》及漢代相關典籍。
寡智(guǎ zhì)是一個形容詞詞組,表示智慧不足或頭腦簡單的意思。用來形容一個人智商低下或思維能力有限。
寡智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寸和日。寸是左邊的部首,表示長度的單位,它的筆畫數為三。日是右邊的部首,表示太陽,它的筆畫數為四。
寡智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封禅書》中,形容當時的齊國國君無知愚拙。在繁體中,寡智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一些不同。寡智在古代的寫法為「寡智」,其中「寡」字的上面是「寸」的旁字,而「智」字的上面則是寫「音」,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1. 他雖然長得很帥,但是寡智無能。
2. 這個小孩雖然聰明伶俐,但他的哥哥卻寡智愚鈍。
智力、聰明、聰慧、才智、智商
愚蠢、愚笨、笨拙、愚鈍、癡呆
聰明、聰慧、機智、聰穎、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