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踵捐糜的意思、頂踵捐糜的詳細解釋
頂踵捐糜的解釋
謂捐軀,犧牲。 清 林則徐 《請戴罪赴浙圖剿片》:“惟事苟有裨於國家,雖頂踵捐糜,亦復何敢自惜。” 清 林則徐 《密陳辦理禁煙不能歇手片》:“臣於夷務辦理不善,正在奏請治罪,何敢更獻芻蕘。然苟有裨國家,雖頂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參見“ 頂踵 ”。
詞語分解
- 頂踵的解釋 ∶頭頂和腳踵 ∶頭頂至足踵,比喻全身詳細解釋.頭頂與足踵。借指全軀。 唐 黃滔 《楊狀頭》:“将克周於頂踵,俾無失於毫釐。” 傅尃 《感懷》詩之一:“從知頂踵能人利,安用形骸與世違?”.《孟子·盡
- 捐糜的解釋 謂棄食。猶犧牲。 明 張居正 《謝賜粥米食品疏》:“一息尚存,矢捐糜而罔惜。” 明 屠隆 《綵毫記·誓死不從》:“我 李白 素懷忠義……常思捐糜七尺,以報國恩,豈從汝反乎?”
網絡擴展解釋
“頂踵捐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頂踵捐糜(拼音:dǐng zhǒng juān mí)指捐軀、犧牲,即為了國家或重要事業奉獻自己的生命。其中:
- “頂踵”:字面指頭頂和腳踵,代指全身;
- “捐糜”:意為捐獻、糜碎,引申為徹底奉獻。
二、出處與用例
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林則徐的奏折,如《請戴罪赴浙圖剿片》中寫道:“惟事苟有裨於國家,雖頂踵捐糜,亦復何敢自惜。” 此處表達了他為國家利益甘願犧牲的決心。
三、使用特點
- 語境: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表達,強調無私的奉獻精神。
- 近義詞:捐軀赴難、舍生取義。
- 適用性: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對古典文本的解讀。
四、發音與結構
- 拼音:dǐng zhǒng juān mí(注意“踵”為第三聲,“糜”為第二聲);
- 結構:聯合式成語,四字結構,含比喻和誇張修辭。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代奏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頂踵捐糜(ding zong juan mi)這個詞是指在某個領域或行業中,頂尖的人才或專家将自己的充分經驗和知識大方地傳授給更多的人,為了共同進步而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智慧和貢獻。以下是該詞的詳細信息:
部首和筆畫:頂踵捐糜的部首為“食”,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該詞的來源暫無明确的出處,可能是根據民間山野間的傳說或者民間傳統而産生的。
繁體字形:頂踵捐糜的繁體字形為「頂踵捐糜」。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該詞的來源不明确,因此沒有确切的古時漢字寫法。
例句:他是一位行業頂尖的專家,經常頂踵捐糜,幫助更多的人取得成功。
組詞:頂踵、捐糜。
近義詞:慨然相贈、大方奉獻。
反義詞:獨占秘訣、吝啬藏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