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舞蹈用的地毯。 宋 柳永 《少年遊》詞:“舞裀歌扇花光裡,翻回雪,駐行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但博得歌筵前垂一顧,舞裀邊受寸賞,禦酒龍茶,三生僥倖,萬世榮華。”
“舞裀”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供舞蹈時使用的地毯或墊子,常見于詩詞中對歌舞場景的描寫。
文學出處與用法
宋代詞人柳永在《少年遊》中寫道:“舞裀歌扇花光裡,翻回雪,駐行雲。”此句通過“舞裀”與“歌扇”的意象,描繪了歌舞升平的場景,突出舞者在地毯上輕盈翻飛的姿态。此外,古代文獻中常将“舞裀”與“歌扇”“花光”等詞搭配,渲染宴樂氛圍。
詞源解析
“裀”本義為坐墊或褥子,後引申為鋪陳的織物。結合“舞”的動作,特指舞蹈專用鋪墊物,多用于宮廷、宴會等場合。
舞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舞蹈。它的拆分部首是衣和舞,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描述了婦女的舞蹈形象。
在繁體中,舞裀的字形為舞裙,其中的“裙”表示裙子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舞裀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裀”部分由左右結構的“衣”與“臣”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舞裀的例句:
1. 她優雅地穿着一襲舞裀,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2. 這個舞團的表演以舞裀為特色,深受觀衆喜愛。
一些與舞裀相關的組詞包括:舞台、舞蹈、裙子、舞姿等。
與舞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跳舞、舞姿、舞蹈等。
與舞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靜止、停滞、僵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