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墓煙”。傍晚的煙霭。 南朝 梁 何遜 《慈姥矶》詩:“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齡 《留别郭八》詩:“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前蜀 韋莊 《夜景》詩:“誰家一笛吹殘暑,何處雙砧擣暮煙。”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 靖 ,暮煙四合矣。”
見“ 暮煙 ”。
“暮煙”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暮煙”指傍晚時分的煙霧或煙霭,常用來描繪夕陽西下時朦胧的景色。例如:
在古典詩詞中,“暮煙”多用于渲染蒼茫、蕭瑟的氛圍:
該詞還可比喻事物末期或衰落的景象。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出處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暮煙》指的是日落時分升起的煙霧,也可形容夜幕降臨時的霧氣。它是指夕陽下的煙霧,有時候也用來形容城市中的霧霾。
《暮煙》由「日」和「火」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日」為4畫,「火」為4畫。
《暮煙》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作品中,如《南遊記》、《山中白雲詞》等。它通常用來描繪大自然景色或表達人們情感。
《暮煙》的繁體字為「暮煙」。
在古代,「暮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暮」字在古時是寫作「莫或」,「煙」字在古時是寫作「煙」。
1. 暗夜降臨,湖面上升起了一縷縷的暮煙。
2. 夕陽下的暮煙彌漫着一股詩意。
1. 夕暮煙霞
2. 朝暮煙波
3. 明暮煙區
4. 暮煙衰草
5. 夕陽暮煙
1. 黃昏煙
2. 夕煙
3. 晚煙
4. 夜煙
5. 暮霭
1. 清晨晨霞
2. 白晝陽光
3. 大晴天
4. 夏日炎熱
5. 瑟瑟寒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