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發老者。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白水魚竿客,清秋鶴髮翁。” 宋 陸遊 《過大蓬嶺度繩橋至杜秀才山莊》詩:“負籠銀釵女,鉏畬鶴髮翁。” 清 曹寅 《看西廊秋葉》詩之三:“頤老丹砂色,他年鶴髮翁。”
“鶴發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白發蒼蒼的老者,多用于形容年邁但精神矍铄、氣度不凡的男性長者,隱含對智慧與閱曆的敬重。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例如: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常暗含超脫世俗、仙風道骨的意象,與“松柏之姿”“童顔鶴發”等表述有相似意境。
“鶴發翁”既是外貌描述,更是對長者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象征的凝練表達。
《鶴發翁》是一個成語,意指年齡很大但精神仍然很健康的老人。"鶴發"指的是頭發像白鶴一樣潔白,象征着年齡很大;"翁"指的是男子。因此,《鶴發翁》這個詞常用來贊揚年邁的人精神矍铄、體魄健康。
《鶴發翁》由"鶴"、"發"、"翁"三個字組成。
"鶴"的部首是"鳥",有11畫。
"發"的部首是"髟",有10畫。
"翁"的部首是"羽",有9畫。
《鶴發翁》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武陵人、何以堪此曰?鶴發童顔,相與枯魚,時命自偏剽。”後來被廣泛引用,并漸漸成為常用成語。
《鶴發翁》的繁體字為「鶴髮翁」。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鶴”字的古寫形态為“隺”,“發”字的古寫形态為“彳灺”,“翁”字的古寫形态為“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大緻有所差異。
1. 盡管已經是八旬高齡,他仍活力十足,真是位鶴發翁。
2. 這位鶴發翁非常慷慨,總是樂于幫助他人。
- 飛鶴 - 白發蒼翁 - 翁媪(女老人)
- 骨灰級别(形容年老但精神矍铄)
- 殘垣斷壁(形容年老且力不從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