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克的意思、剛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克的解釋

謂以剛強取勝。《書·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孔穎達 疏:“二曰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北史·常爽傳》:“ 崔浩 、 高允 ,并稱 爽 之嚴教,奬勵有方。 允 曰:‘ 文翁 柔勝,先生剛克,立教雖殊,成人一也。’”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聞鈔上》:“ 仁宗 故仁柔主,此其剛克處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強弗友的人要壓制着他,不準他擡頭,這就是所謂剛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剛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剛克”指以剛強的方式克服或取勝,強調用堅定、強硬的态度應對挑戰。該詞源自《尚書·洪範》中的“三德”理論:“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即主張在特定情境下需以剛強手段達成目标。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經典釋義
    最早見于《尚書》,孔穎達疏注為“剛強而能立事”,指通過剛毅性格或強力手段解決問題()。例如《北史》記載常爽“剛克立教”,體現其嚴格的教育方式()。

  2. 現代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形容勇敢、堅韌的品質,尤其在面對壓力或困境時表現出的堅定态度()。例如郭沫若提到“強弗友的人需以剛克壓制”()。

  3. 字義分解

    • 剛:指堅強、不屈;
    • 克:意為克服、制勝()。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處事風格,如:

四、對比概念

與“柔克”相對,後者主張以柔和方式化解矛盾,兩者共同構成傳統治理與處世哲學的平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尚書》《北史》等典籍,或查閱詞典中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剛克》

《剛克》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人或物體堅強、剛硬、不易彎曲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剛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和“力”。它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剛克》是現代漢語詞彙,最早記載見于《說文解字》。

繁體

繁體字中的《剛克》保持和簡體字一樣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剛克》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種寫法一直延續至今。

例句

1. 他身體骨骼堅硬,剛克異常。

2. 這把刀刃鋒利,剛克無比。

組詞

剛毅、剛直、心剛、剛性、堅剛

近義詞

堅硬、剛硬、剛強、堅強

反義詞

柔軟、脆弱、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