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克的意思、剛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克的解釋

謂以剛強取勝。《書·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孔穎達 疏:“二曰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北史·常爽傳》:“ 崔浩 、 高允 ,并稱 爽 之嚴教,奬勵有方。 允 曰:‘ 文翁 柔勝,先生剛克,立教雖殊,成人一也。’”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聞鈔上》:“ 仁宗 故仁柔主,此其剛克處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強弗友的人要壓制着他,不準他擡頭,這就是所謂剛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克"是漢語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1. 本義溯源 《尚書·洪範》記載周武王治國方略時提出"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尚書注疏·卷十二》),此處"剛克"指以剛直手段制勝,與"柔克"形成互補的治國策略。東漢鄭玄注曰:"剛能斷決",強調其果敢特性。

  2. 語義演變 《漢語大詞典》将"剛克"釋為"以剛強取勝",包含兩層意涵:①剛強性格:《舊唐書·李渤傳》"渤孤貞剛克";②強硬手段:宋·王安石《張刑部詩序》"剛克直信之民,獄訟常少"。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保留其古義,多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人物品評。如《中國通史》評述:"包拯以剛克之性肅清吏治",該詞常與"柔克"對比出現,體現中國哲學剛柔相濟的思想傳統。

此詞條釋義綜合參考了《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影印本)等權威辭書,以及《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術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剛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剛克”指以剛強的方式克服或取勝,強調用堅定、強硬的态度應對挑戰。該詞源自《尚書·洪範》中的“三德”理論:“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即主張在特定情境下需以剛強手段達成目标。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經典釋義
    最早見于《尚書》,孔穎達疏注為“剛強而能立事”,指通過剛毅性格或強力手段解決問題()。例如《北史》記載常爽“剛克立教”,體現其嚴格的教育方式()。

  2. 現代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形容勇敢、堅韌的品質,尤其在面對壓力或困境時表現出的堅定态度()。例如郭沫若提到“強弗友的人需以剛克壓制”()。

  3. 字義分解

    • 剛:指堅強、不屈;
    • 克:意為克服、制勝()。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處事風格,如:

四、對比概念

與“柔克”相對,後者主張以柔和方式化解矛盾,兩者共同構成傳統治理與處世哲學的平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尚書》《北史》等典籍,或查閱詞典中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點伴換钣金件拔親鞭打薄荷腦蠶匾恻悱沖注打茶圍大九州凍冽東索鳳山封鎮扶路根際革勸蠱蟲貴秩滾珠呼倫貝爾草原井钿酒婦糾理酒餘茶後蓮霧靈網柳宗元買私梅花調免戰牌木行柰何南人配頭憑愚平至潑墨仙人圖譴考裘帶铨文三希堂身口深矉蹙頞市撮事奉谥告誰行酸赭蘇菜糖果貪汙狼藉填房銅斤鐵肋吞悲僞君子武兩榜宵宿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