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盆手的意思、三盆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盆手的解釋

猶三淹。謂三度浸繭以手抽其絲緒。《禮記·祭義》:“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 孔穎達 疏:“三盆手者,猶三淹也。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緒,故雲三盆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盆手”是一個源自古代制絲工藝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缫絲過程中“三次浸繭抽絲”的工序,需用手反複操作。該詞出自《禮記·祭義》,描述王後主持的禮儀性制絲流程。

二、詞源與出處

  1. 文獻依據
    《禮記·祭義》記載:“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缫。”
  2. 注釋補充
    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解釋:“三盆手者,猶三淹也。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緒。”指三次将蠶繭浸入熱水盆,每次用手抽絲頭。

三、工藝步驟

  1. 浸繭:将蠶繭分三次浸入不同溫度的熱水盆中,軟化絲膠。
  2. 抽絲:每次浸泡後用手找出絲頭,逐步抽出完整的絲線。
  3. 象征意義:該工序被納入祭祀禮儀,體現古代對蠶桑生産的重視。

四、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手勢矯健靈活”的成語,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注:網頁中“繅”與“缫”為異體字,均指抽絲工序。如需查看完整文獻,可參考《禮記》原文及孔穎達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盆手》的意思

《三盆手》是一個成語,它指的是一個人用手做事非常熟練、娴熟而有技巧。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盆手》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有4畫。

來源

《三盆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民間傳說。相傳,有一位叫做張三盆的人,他擅長手藝,無論什麼樣的手工活都能做到爐火純青的境地。他的熟練程度以至于有人形容他的手就像三隻盆一樣靈活,從而衍生出了這個成語。

繁體

《三盆手》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一樣,也是“三盆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三盆手》的“盆”字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手藝真是一流,簡直就是《三盆手》啊!

2. 看他操作這些脆弱的玻璃器皿,就像是一位真正的《三盆手》。

組詞

該詞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手藝、手法、手工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能工巧匠、神巧手、能手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生手、笨手笨腳、拙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